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7|回复: 4

山野草民文集-红山文化玉器鉴定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4 07: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技巧》
山野草民(摘录于杨伯达,周南泉,古方,郭大顺,柳冬青先生文献及本人观点)
2018.17.14

一,看玉料

鉴定红山玉真伪的首要问题是玉料。红山玉采用的玉料有三类: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和岫岩玉。第一种玉的代表是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它拉采集的红山文化玉龙,推测其产地很可能在东北、内蒙古或靠近这一文化区域的蒙古国,也可能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某地。由于仍没有调查清楚这种玉料的确切产地,因此也没办法造假,所以周先生认为符合这种玉料的红山玉基本是可信的。
而宽甸玉和岫岩玉因确定为红山文化所用玉料,产地亦在红山文化区域内,取材方便且价格不高,故今作伪者多用它制作假红山玉,用这两种料制作的红山玉就没办法单从玉料上判断真伪了。
二,识器形

从数百座墓出土红山玉器归纳,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其大小没有超过四十公分。之外器形应该为臆造,当然不排除,将来有新的器形被发现。
红山文化玉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考古发现才认识到的,虽然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玉器图录中偶尔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但那时人们并不认识这些玉器的时,所以基本上见不到那时的仿红山文化玉器。

三,查沁色

藏家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得到的古玉上手盘玩几日后即变得光亮、温润,而一旦停盘数日则灰暗无光,再盘又会变亮。周先生认为,这说明年久古玉吸收的地下异物微量元素在持续地排出,也进一步证明了真品玉质变化发自其里,而经人工处理将变化附着于表的伪品就没有这特点。这是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遗址出土的远古玉器的“共性”。
具体到红山玉,大量真品中发现,即使在土中埋藏了五六千年的红山玉,其沁色亦较少或浅,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绺纹及有磕缺损伤等处有所表现,很少有被沁色整体掩盖者。所以市场上常见的整件玉器均被钙化或呈鸡骨白色,或有很重很浓的侵蚀色掩盖着,其真实性就有问题。
周南泉还指出一个诀窍:采自河流水中的仔玉,往往在未做玉器前就有天然侵蚀和皮色,一般呈黄、灰或红褐色,其情况很似出土玉器上的侵蚀色。这些皮色,在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做玉者看来,是玉料有毛病、有瑕斑的表现,在制作玉器前,几乎都要把它全部去除。而作伪者为使新做玉器有如土中埋藏而形成的自然土沁感,常留下一些皮色,这是他们百密一疏、弄巧成拙,没有站在古人做玉的角度去考虑。古人做玉是“料有所选、形有所意、工有所敬、神有所求、沁有所生”,而造假者是被利益驱使着的,根本不管那么多,以为旧就是真、残就是真,这样的造假也就比较容易识破。可以这么说,凡玉器留有玉料中的原沁色者,几乎都可断定为伪品。红山玉器为浅葬,绝大多数真红山玉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冰裂纹,片裂纹,内蚀斑,外蚀孔及收缩感,否则,存疑。这些信息是作伪者无法仿制的。

四,辨做工

从现有的实物资料来推断,红山时代做玉器的基本工序,与其后各文化期和朝代相似,也需要经过采集玉料、看料取材、因材施艺及制作玉器时的开料、切割成形、琢磨纹图、穿孔和抛光等多道工艺。周先生认为,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因材施艺方面,红山文化的玉器,特别是小件玉器和用仔玉作器,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玉料略施琢饰完成的。其中又以神异动物和写实动物器采用此法者居多。即使是同一造型的玉器,其大小厚薄和五官形式也往往各有所别,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红山玉中没有任何两件是完全相同的。

五,观穿孔

当时玉器上的孔有的是两孔斜穿相通,有的是两面对穿相通,且在孔内多留有似来福线的穿钻痕。其孔均呈喇叭形、马蹄形,且打孔时对接不正。与真品相比,假的红山玉穿孔太急、太匀、太正,一蹴而就,显得太“高科技”了。
“单条阴线和粗细不等的较粗的凹槽”是红山玉纹图线条的特点。若用放大镜观看,其中较粗凹槽的制作,是先用大小不等的宽边砣具,沿阴线凹槽的横向磨琢,再用粗细不等的条棒,带动俗称“解玉沙”的石英颗粒,顺着阴线凹槽来拉动摩擦。因此,其上的阴线凹槽应能看到先后两种方法加工留下的痕迹。
按照柳冬青先生的理解,原始先民用玛瑙、水晶、玉髓等制作的工具打出的“马蹄孔”,与用现代金属工具“丝锥”打出的孔内“螺旋痕”是不同的。前者是不规则、不等距的,后者是规律而“等距”的。红山玉在史前古玉中,虽说每一件作品的制作加工都耗费了漫长的岁月,非常精美,但大多器物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刮削痕迹在放大镜下十分明显。红山古玉原始加工的挂洼工艺是用锋利坚硬的刮削器手工刻出横向凹洼,然后再用“水砂”顺向研磨。细致观察后会发现,真品的打洼痕迹是二次加工而成,有不规则的石器刮削底,在懂玉的人看来,这与粗细相同、距离相等且平行而直的机电砂轮打磨痕迹是很容易区别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2: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嘴帮新论》

作者:山野草民

2018.10.20


人们都知道国宝帮,视已藏为国宝,津津乐道,
爱不释手,自我陶醉。偏见之举,仅伤其已。

  然黑嘴帮:自命不凡,专家自居,心怀鬼胎,武断判评,信口开河,殃及众者,祸害藏界。
        其根源在于民藏,古物见光必死,无立法保护,无
话语权,无官方鉴定确真,导致黑嘴帮泛槛成灾。

一,眼界狭窄,眼力不济。脱离专攻。指点非本专业。由于专家们特别是体制内的所谓专家只隔着玻璃守着几件馆藏品,没有市场经验,根本不懂古物的新老鉴定,而大量的鉴定需求加上电视媒体的推动,把他们请上了“权威专家”的宝座,成为受万众仰视的”明星“,于是,他们便顺水推舟、将计就计,虽然不懂,却装得很懂。滥竽充数。

二,收买艺术品市场的既得利益者,就是我们熟知的利益集团,他们主要成员是:文物走私者、艺术品拍卖集团(操盘手、官方幕后操纵人以及与这些人有密切关联的人)、知名古董经纪人、明星收藏家和专门为富豪买家供货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特征就是天价售卖藏品,从中牟取暴利,为了保证他们的古董生意长盛不衰,必须的择手段地排斥、打击与他们有竞争力的所有藏家和藏品,利用黑嘴到处吹虚打压,而最好的黑嘴就是专家,于是他们便极力吹捧那些伪专家,宁愿花高价请他们来、自掏腰包搞免费鉴定,甚至到电视上搞砸宝节目等等,以提高那些伪专家的知名度,把他们包装成为有公信力的权威鉴定专家,这样一来,便通过控制专家的办法轻轻松松地控制了买家,并心甘情愿的出天价到他们那里买东西。

三,人家压根就不想把你的藏品鉴定成真品。很多人拿着藏品费尽周折去找所谓的专家鉴定,除了想搞清真假,更多的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提升藏品身价,以便自己的藏品好出手,有的甚至生意都谈好了,就等专家的鉴定结论,因为很多买家不懂真假、只信专家,专家说真才会买。其实,专家们早就洞察这一切,他们知道,只要被他们鉴定成真品,哪怕是赝品,鉴定者也可以卖上大价钱,而鉴定专家们鉴定一件藏品的鉴定费只有区区几百元,凭什么要成全你让发大财而自己赚区区几百元呢?北京一个著名女专家就公开放出话说:我给你鉴定成真品,对我有什么好处?

四,在中国民藏界,总有这样一批令人恶心的苍蝇和臭虫,他们无据打假,抬高自已,打压别人,衹毁一切无法给自已带来直接和间接利益者。

五,中国文物的唱衰者和祖先文明的矮化者
收藏圈里,有一帮专门收藏粗品、普品、残品甚至是片片的藏友,他们以粗为珍、以普为珍、以残为珍,把古代中国民间老百姓家用的粗普瓷器视若珍宝,以为这就是代表中国古人最高水平,对真正的真、精、稀的藏品,反而认为不可能,觉得古人做不出这么好的瓷器,为此,他们成天散布的就是文物唱衰论和祖先文明矮化论。无数个不可能否定被否定的真精稀。

六,任何人一个群体或领域,都有一些品行差、无口德的垃圾人,也就是孔子常说的“小人”。这些人唯利是图,爱搬弄是非,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可以出卖朋友,可以不顾脸面,可以不要道德底线,而恰恰又是这些人,特别善于伪装,巧言令色,口蜜腹剑,人前人后、明里暗里双面人格,这些人,也是黑嘴帮里的“生力军”,有的还专为利益集团服务,专门在网上发布抹黑、诋毁民藏的文章。
古话说得好,亲君子、远小人,对民藏中的这些垃圾人,大家要注意识别,防止被他们利用而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2: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力,藏者,藏家与藏品》

作者:山野草民
2018.8.24

眼力:是细致观察,客观分析,精心判别,科学认定事件人和物的能力。古玩眼力是用血和泪换来的 "自以为是",是无数次吃药医治再吃药再医,历经千锤百炼之火眼金睛和照娇镜。

藏者:
收藏者是人精、才俊、君子、小人、官员、平民、富人、穷人、黑盗、狂人、奸人、疯子和傻瓜的集中营,是国宝帮,文博帮,学院派,草根派奸商诚商玩弄游戏的俱乐部。你根本别想谁都高尚,只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藏家:

是有眼力,有真、精、稀藏品,有财力基础,有魄力的藏者。

藏品:
历史遗留出土和传承的旧物件。它具有五个特点
(1)文化厚重,
(2)工艺精美
(3)历史悠久,
(4)器物完美,
(5),稀世珍品
这就是藏品的所i谓五味杂陈具全,,融文化性,历史性,艺术性,完美性,稀缺性为一体的精美旧物。

藏品的特殊性:

真精品是金子总会发光,高仿赝品终究是镜子总会反光。把玻璃镜子当金子,不是眼力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把金子当成玻璃镜子,同样不是眼力有问题就是品行有问题。 
脑子有问题的人搞收藏,很容易会变成疯子或者傻子,请别轻易善意纠正他们,否则会变成流氓或者无赖。
如果你是一个真才实学的藏家,当假藏家神经病攻击你,别搭理他们,因为他们病入膏肓。当知假买假的奸商、奸藏、伪专家攻击你,就要毫不客气的抓住“命门”让他们不残废也得臭名远扬。 
 再厉害的实力派藏家,只要进入收藏战场多都会受伤,能保住命搞到精品就非常幸运。因为真假两个领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0 0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镇的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订制铁器,他在铺里改卖铁

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生意

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吃饭和喝茶。
 当你经过老铁匠的门口,总会看到他在竹椅

上乐呵呵地躺着,手里是一部收音机,身旁的小木桌上放着一把紫砂壶。
 一天,一位文物商人

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仔细鉴玩之下,认定此乃清代一位名家亲手

所作。
 商人惊喜不已,欲以十万元的价格买下它。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

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

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六十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

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十万元的价钱买下它。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

壶放在小桌上,现在只要听到响声,他就要坐起来看壶是否还安在。这让他很不舒服。更难以容

忍的是,当镇上的知道他有一把昂贵的古董茶壶后,纷纷上门索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

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悄悄潜入门来“寻宝”。老铁匠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当那位文物

商人带着二十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一众邻居,拿起铁锤

,当着众人的面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接下来,日子渐渐回复平静,老铁匠依旧在卖铁锅

、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每天躺在竹椅上,听着收音机,用搪瓷杯喝着茶水。据说他现在已经活

过了一百岁。
  
 对于这个故事,最惊心动魄处,莫过于老铁匠举起铁锤的那一砸,随后洒落

一地的,不只是一堆碎片,也不只是一叠钞票,而是无尽的欲望、贪婪和痴迷。所谓知足者常乐

,某些时候,能守住平静方能守住快乐。











《眼学”存在随意性和去文化性吗?》
 作者:山野草民
2018.10.29

    几年前曝光的几位文

物鉴定大师围着一件被玻璃罩着的新做的金缕玉衣看一遍就做出“汉代珍品”的判断和“价值24

亿元”的评估。
  眼学鉴定方法有三大要素:一是以标准器为鉴定参照物,二是以鉴定专家的

见识经验为依赖,三是主要靠个人的眼睛来判断(也加上人的其他感官)。这就难免发生问题: 

 首先是作为参照标本的标准器本身就是个变数:不断被发现、被证明、被公认的新的文物在不

断加入标准器的行列,同时有些以前认为是标准器的东西,例如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被质疑、被否

认、被清除出标准器的范围。其次传统标型学以鉴定专家的个人经验为支撑点,而任何专家的个

人经验对于浩如烟海的形形色色的文物来说,只能是沧海一粟,在标型学独步天下、一锤定音之

时,那些存在于鉴定专家经验之外的奇珍异宝随时会面临被枪毙的厄运。再次,作为眼学鉴定方

法实施的主要载体的人的肉眼的功能,却必然随着专家的老迈而逐渐削弱:当史树青、杨伯达等

古稀老人步履蹒跚地围着金缕玉衣打转并力不从心地捕捉几米外的模糊影像时,你还能指望他们

能够得出多么精准的鉴定结果么?  

     毫无疑问,正如文艺创作中的灵感思维,文物鉴定的

眼学确也有某种犹如明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云的“非关理也,非关书也”的“别才、别趣

”,鉴定专家的慧眼也确为常人难以企及。
    问题是,时代在前进,造假方法利用现代科技而

今非昔比,过度依靠眼学,就不可避免地上当受骗甚至发生“24亿元天价金缕玉衣”的离奇事件

。  其实,和“24亿元金缕玉衣”事件性质相同而不易察觉的类似事情经常发生。一些电视鉴

宝节目中,专家基本不需借助任何仪器而凭其直觉立竿见影地判断文物的真伪和断代,就难免出

错。 
     
     收视率颇高的北京卫视《收藏秀》在“去伪存真”的大旗下,用“生死合同

”将持宝人的宝贝的命运掌握在三位专家的手中:或金牌褒奖或粉身碎骨,全看专家意见如何。

撇开《收藏秀》的“生死合同”的合法性暂且不说,就在公平合理的层面上说,仅凭专家所谓的

“底足有明显作旧痕迹”、“呈现代化学彩的色彩”、“胎质疏松”、“画工不够精美”等难以

量化的、完全可以见仁见智的纯个人主观的判断,就一锤子砸了人家的宝贝,难道不过于轻率么

?——做旧痕迹和使用痕迹如果不借助显微镜等仪器往往很难用肉眼看清;清代的洋彩其实也是化

学彩;疏松和致密是相对而言的,何况疏松的不一定就是现代仿品;古代的画工往往并不比现代仿

品精美。假如“生死合同”加上“持宝人不服,可将瓷片作热释光检测,如证明为真品,则电视

台按报价双倍赔偿”,那才叫把“去伪存真”进行到底呢。  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央视《寻宝》

的“走进长春”节目,耿宝昌嫡传弟子、“原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丘小君先生称一件乾隆篆书

款的瓷器是仿品,理由是“乾隆的篆书款的‘制’字左上方有五竖而仿品只有三竖”,说完还和

边上的蔡国声先生彼此得意地会心一笑。笔者查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近年出版的《华丽彩瓷 乾隆

洋彩》,结果是: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顶级宝瓷的“乾隆洋彩玲珑转旋瓶”(216页)、“乾隆洋

彩黄地洋花方瓶”(118页)、“乾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胆瓶”(134页)等十二件毋庸置疑的乾隆

官窑瓷器的篆书款的“制”字左上方均为三竖!就凭这一条,丘小君就要枪毙台北故宫博物院十

二件稀世珍宝以及民间收藏的许多同类国宝?丘先生不明白篆书“制”的不同写法早在乾隆之前

就已经存在,左上方写五竖或者三竖都是可以的,二者在审美意味上的微妙差别属于高雅的文化

情趣,和鉴定乾隆瓷器真伪无关(具体到该瓷器的鉴定,不妨从其使用痕迹、老化痕迹等作痕迹

学的研究)。如果此君只是在国外的古玩经纪活动中实施他的这种伪方法,其危害是有限的,然

而他杀回中国,以央视首席国家级瓷器鉴定专家身份,在央视文物鉴定节目中推广他的绝对错误

的鉴定方法,其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了。  蔡国声先生可谓敢说敢当,在文物鉴定方面经验

丰富、见多识广,可惜在央视《寻宝》中在“眼学无敌”的耀眼光环下有时语出荒唐,令人扼腕

。他瞪大眼睛对着一尊犀雕佛像质问持宝人:“佛教是反对杀生的,怎么会用犀牛的角造佛像呢

?!所以你这个肯定是假的。”问得令人啼笑皆非(犀雕佛像司空见惯;用犀角雕怎么等同活杀犀牛

?)。在“走进苏州同里”节目中,蔡先生拿着一组他认定是清早期制作的象牙牌,说上面雕刻的

是北京颐和园、圆明园的风景。(而颐和园、圆明园是清代中期才建成的!)…… 
    鉴定是一

门科学,科学是建立在严谨稳定客观的基础上,不是儿戏和游戏,更不能破坏某种文化的本质。


   用标型器是动态的,人的认知量是动态的,物件所表现的信息元素也是动态的(生坑,熟坑)

,人体生理判定感官能力是动态的,人为意志是动态的……。用动态方式和方法去做静态稳定的

科学鉴定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以至于出现假拍,假玉衣,假摔,假凳,假认定等,连马未都

先生那都出现了假《鉴定证书》。
     民藏到底谁说了算?到底谁有话语权,你相信央视吗?

到底什么样的鉴定更具有公正公信效力,换言之:谁的《鉴定证书》能得到广泛认可。到底什么

是专家,到底谁是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4: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玉与华夏文明起源》(概述)
作者:山野草民
2019.9.27

公元前2800一3200左右中华大地还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城邦城堡时代,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大量的历史史实依托传说,考古遗址,出土遗物及现代科技手段探测等方法确认和证实。

当时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以都城为单位部落文明在华夏大地星罗棋布,长江黄河流域分布有大大小小部落和部落联盟,其主要势力有炎帝集团,黄帝集团,东夷和苗蛮集团,文明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应是炎帝部落集团,炎帝集团开始利用取火熟食,刀耕火种,种植水稻,(湖北京山被称为水稻种植之祖)家养禽畜,手工业高度发达。等等。

依据古玉礼器为王权之象征这一特征原理,分布在华夏大地上多处文化期古代遗址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出土大量玉器礼器,多功能分区明确城址,礼器形制大同小异。因此这些地方存在权力,社会分工,意识形态,城池,疆域等元素,是邦国最基本形态。是华夏文明的基本单元。

《中国通史》及近百年考古成果文献显示:炎帝(神龙氏)集团地域较广,石家河文化玉器分布较为广泛,可以认为:石家河文化玉器其品种和数量均较其它地方要多,其城址规模最大,不难看出这里应该是炎帝势力范围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炎帝部落的都城在石家河,屈家岭地域。

石峁文化玉器与石家河文化玉器形制极其相似,甚至相同,其城址规模大小比石家河遗址略小,通过对其玉器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有学者认为这里就是黄帝都城。
黄帝部落建都较晚,C14测定石家河玉器早于石峁玉器,其势力和实力远不如炎帝。

公元前2715年左右,黄帝得知炎帝集团发生大规模灾害(洪水,地震,瘟疫等)乘人之危,挥兵南下,打败了炎帝集团,这就是石家河文化消亡的原因,
炎帝归顺黄帝,融合为炎黄联盟部落。这次战争被后人称为阪泉之战,通过这场战争,炎帝归服了黄帝,黄帝取代了炎帝在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这场战争为华夏族形成的奠基石。

华夏是古代中国中原及其以东地区各部族的联合称谓,即对“诸华”和“诸夏”各部落的合称。炎黄部落融合后,势力更为强大,迅速触合了东夷苗蛮部落和部落联盟。实现华夏最早的统一。

炎帝部落作为早期华夏族的主干,在其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其迁移和活动空间也必然是从点到面不断扩展扩大的,已有多处地方留下有关炎帝生平、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的传说与历史遗迹。其中有陕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地方正是被学者认定的石家河文化区域,其发源地应该在湖北的随州,其地域文化中心应该在石家河区域。

黄帝一统华夏后,其玄孙尧,继续扩大了势力范围,通过黄帝后裔瞬和禹治理,为夏商文明的到来做了强大的铺垫。因此数千件石家河文化玉器和石峁文化玉器成为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一己之见,仅供探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19 17:28 , Processed in 0.0474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