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0|回复: 0

为教师节而写:从马云老师的成功看教育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0 08: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悟空

今天是教师节,写篇文章庆祝一下吧。

窃以为,现代最杰出的两位老师,一位是中国的马云,一位是法国的马克龙夫人布丽吉特。后者培养了一位法国总统,更重要的是以24岁的正岁差成为第一夫人,让所有女同胞们兴奋不已,特别是上了岁数的女同胞。前者更励志,因为几乎没有男同胞不觉得比他handsome,他毫无背景,却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如他自己所说,“I have no reason to succeed”(我没有理由成功)。

那么马老师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爱迪生只是被金属拒绝,

而马云是被同类拒绝

来看一个现象,最近很多电视节目介绍成功企业家发家史,每每找来长得和那些企业家年轻时差不多的人补拍历史镜头;有些企业庆祝20年、30年华诞,也找替身补拍镜头。


从不需要找替身的企业家,是马老师。从他上京给经贸部介绍互联网,到十八罗汉齐聚湖畔公寓开会,到见特朗普、上达沃斯,从“什么都不是”到“什么都是”,每个重要时刻,都有真人真景视频,完全不需要替身补拍。好像马老师一出生就自带摄像机似的。

相比之下,另一个小马哥就很不重视记录历史了。吴晓波老师写《腾讯传》,很苦恼,找不到档案资料。“它的档案管理可以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很多原始文件没有被保留下来,重要的内部会议几乎都没有文字记录。”更不要说照片、视频了。

马老师演讲时曾提到:“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公司有个习惯,我说个话、开个会什么的都要拍下来。”但就算不是经他授意,也肯定是经他授权的。


如果马老师是个美女,那肯定是自恋的。但这种随时随地的自拍,一步步一帧帧地记录人生,其实折射出一个比自恋更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要从马老师的经历中去推导,他的经历是百折不挠的经典。很难想象一个人可以被拒绝过、受挫过这么多次还能撑下去。小学就考了两次;如果不是他上的小学直接改成中学,他中学又不知道要考几次;大学考了三次,第一次数学考0分,毛主席还考15分呢;带着24个学生应聘肯德基,24个学生都被录取了,他被拒绝了;和四个朋友应聘警察,四个朋友都被录取了,他被拒绝了;传教布道互联网,被无数次当疯子一样拒绝;找融资,被37家基金拒绝……

据说爱迪生找到钨丝前,失败了999次。但他只是被金属拒绝,而马老师是被同类拒绝,杀伤力是不一样的。

马老师的受挫能力太强了!

有一次吃饭时和小侄子讲马老师的故事,想培养他的受挫意识,小侄子没听进去。他小学二年级,属于认为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上学做作业快点做完好看iPad的阶段。我讲了半天马老师的事迹,他只对马云长得像外星人这点兴奋不已。倒是把我妈听住了,她停杯举箸感叹:“这个马云真是外星人,太厉害了!如果我被拒绝这么多次,早就不想活了!”我妈可是个吃过很多苦、超级乐观的人!


为什么马云能够坚持下去呢?和内心超级强大的小宇宙——即超级先进、科学的三观大有关系。

人来到这世界上是为了来体验的

马云有一次演讲提到:“关于宗教,到底选择哪一个,我还没想好,还在shop around”。shop around这个词用得妙,它是指买东西这家看看那家看看,“货比三家”。某种意义上讲,选择宗教和选择商品是一样的,要看性价比,进行成本利益分析。宗教的利益用最简单的话讲就是心灵的安宁(peace of mind),不同的宗教提供的利益都一样,但成本有很大差异。伊斯兰教的成本比较高,每天要祷告无数次,不管你在哪里在干什么,到点儿了必须铺个小毯子找到一个特定的方向祷告,有人时不时还要被召唤去当“人体炸弹”。相比之下,佛教成本就低多了,可能是最低的,当然又有学者说,佛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所以不能比。

马云到底选了哪一家,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儒教?从后来的演讲内容看,他没有选择off-shelf(现成的,商店里从货架上拿下来就可以用的)的宗教,而是将儒释道三教融合,给自己定制了一个宗教,回答了人类多少万年来的终极问题:人生意义何在?活着为了什么?

当然,其实人生本没有意义,想得多了也就有了意义。

马云说,人生的意义是体验,人来到这世界上是为了来体验的。不是为了来工作的,或者任何其他事情。

什么叫体验呢?笔者的理解,如果风云际会,你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那么奋斗拼搏、建功立业就是体验,比如曾国藩;如果风云际会,你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下,那么旁观欣赏、安分守己就是体验,比如陶渊明;如果风云际会,你连风口浪尖都没有看到,那么不闻不顾、自得其乐就是体验,比如广西巴马的几十位百岁老人…… 总有一款适合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抱着体验的心态,任何情况下一个人既不会妄自尊大,也不会妄自菲薄,而是安分随时,颐养天年。“苔花似米小,也作牡丹开”,有了这种价值观,不管先天禀赋如何,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注定能够快乐安康地度过不平凡或平凡的一生。

当年华为不少员工得了抑郁症,任正非先生自己也得过两次严重的抑郁症,他多次给员工写信,不止一次讲到如何“快乐地度过平凡的一生”,认为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去年12月,华为向全体员工签发了任正非的一篇讲话《建立对作业类员工的科学管理方法与评价体系,导向多产粮食》,将员工分为四类:管理类、专家类、职员类、作业类。职员类和作业类不需要这么大的淘汰率,也不需要年龄限制,只需要把本职工作干好。这两类人员的工资是有限制的,他们可以快乐地度过平凡的一生。


马老师显然是另一个极端,他很不平凡。但是不管平凡还是不平凡的一生,都得想办法快乐地度过。不管是哪一端,都是来体验人生、体验生命的。既然是来体验的,既然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是在体验,为什么不一步步一帧帧记录下来呢?现在技术不成问题,摄像机、手机、存储都很方便、便宜,据说一个人一辈子在电子空间(cyberspace)的足迹(footprint)在一个200块钱的U盘上就能永远保存下来。体验,不管成功与否,都挺有意思的。成功了当教材,失败了当反面教材,对社会都有贡献。

女人的伟大在于帮助男人建立终极自信

熟识的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国教授,二十年前他就预测到了中国会出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预测到手机就是我们的钱包……他不可思议地娶了一个贵州女子,到贵州一个村子里办婚礼,带了三两知己一起,让他们录下了全过程。回到上海后,有朋自远方来,他就招待他们:“嗨,想不想知道中国苗族的传统婚礼是怎么样的?我有最真实的视频,放给你们看。”里面他就是新郎,穿着苗族传统服装,顶着个大红帽,指着一张双喜的红色剪纸,自己旁白:“This is NOT cigarettes!”(这不是香烟!)把大家都笑坏了。前一阵碰到他,说那段婚姻最后结束了,他付出了惨重的经济上的代价,不过他并不伤心,会继续前行,继续体验人生。他说,中国现在太贵了,他准备去柬埔寨。

有了“体验”这种人生观,再痛苦的事情也不痛苦了,再荒唐的事情也不荒唐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所以说,这种价值观十分先进、科学。如果不是这种价值观,很难想象一个被拒绝那么多次的人还能活下去。

我很丑(其实看久了就喜欢了),我很笨(其实数学不能完全代表智商),没关系,我是来体验的,你们拒绝我,没有关系,这也是我体验的一部分。我才不会因为你们就自暴自弃呢。正如乔布斯所说,过程就是奖励(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特别是马云发现互联网的机会后,被拒绝反而成了他奋斗的源泉,越挫越勇。他后来说,如果一说互联网就被人接受,说明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机会,那就没他什么事了;但是大家拒绝,说明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个机会,大家没有看到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这种拒绝和被小学大学拒绝、被肯德基警察局拒绝还是不一样的。


马云之所以能够形成这么强大的三观,也许还要感谢一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张瑛。成功追到校花,这对一个男生的自信心是有着十分强大的作用。年轻人自杀中,失恋占一半以上。这要“归功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多年畅销,把一个变态的失恋解决方案普及给了全球。金庸的大儿子就是失恋自尽的,这多多少少导致了金庸第一段婚姻的破裂,而这种经历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在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每个人在三观彻底塑成之前,在恋爱这个事情面前都还是脆弱的。毕竟,能不能赢得基因繁殖的机会,这对任何物种都是终极考验。

马云尽管曾经被无数次拒绝,但他心里应该知道自己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糟。就像巴菲特教导的那样,不要受这个世界影响,你应该有你自己的内在记分卡(inner-scoreboard)。

每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个女人的伟大不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伟大,这些别的女人都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这个女人伟大是因为在一个男人最需要的时候给了这个男人终极的自信。男人过了这个初始阶段后,要么发展得很好了,不需要这种原始、终极的自信就可以很自信了,要么发展得一般般,需要不起这种原始、终极的自信了,这两种情形都能够白头偕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情形。不管什么情形,成功的男生对于那样一位女生都应该感恩一生。

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总之,先进、科学的三观,强大的小宇宙,是一个人能够快乐健康地度过一生的前提。而这三观的核心是意识到,人来这世上是为了体验的。尽早培养孩子这种人生观,孩子就更有可能快乐健康地度过平凡或不平凡的一生,哪怕他再丑,哪怕他再笨。如果没有这种人生观,再帅再聪明都会出问题。每年都有人举办张国荣老歌演唱会,隆重纪念张国荣。这样的脸庞,这样的才华,好可惜!

真正要选择的是一个“反脆弱”的孩子。《反脆弱》是《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所著的畅销书,讲了一个著名的道理,What did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这是尼采的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和肌肉,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坚强。一个安装了“反脆弱”操作系统的孩子不会因为 挫折而轻生,只会越挫越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而且乐在其中。

近几年来,整个美国教育学界被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席卷,那就是Grit(坚毅)。Grit一词的原义是沙砾,即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Grit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专注投入、坚持不懈,是一种包涵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的性格特征。从2005年开始,Angela Duckworth对数以千计的高中生进行了调研,并跟随西点军校、全国拼字比赛冠军、国内一流大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她发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坚毅是最为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它就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反脆弱”是一个道理。


他就是他,让他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当遭遇大挫折、大灾难时,“脆弱”的操作系统和“反脆弱”的操作系统的人们的应对方式就很不一样,命运也因此很不一样。“文革”之初,著名翻译家、艺术评论家傅雷受到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傅雷为人坦荡,禀性刚毅,脾气暴烈,他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忍受更大的屈辱了,选择了自杀。夫人朱梅馥服侍他服毒离世,然后自缢身亡。朱梅馥自己其实是个很能忍辱负重的人,本来完全可以活下去,但是她选择陪伴丈夫一起离开人世。那年傅雷58岁。

相反,杨绛、钱钟书夫妇应对“文革”的方式完全不一样,特别是杨绛,被罚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而且不时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批斗,戴高帽子,挂黑牌子,还要剪令人尴尬“阴阳头”,头发剃一边留一边。杨绛不以为意,找来女儿剪掉的旧发自编假发戴上,又自己用旧衣服做了一顶帽子,照旧出去买菜。杨绛去年5月25日刚去世,享年105岁。

张爱玲的应对令人惊叹什么叫一叶知秋。她应邀参加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坐在后排,在一片灰蓝中山装的代表中,她身着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显得非常异类。1951年,她去西湖采风,在楼外楼吃了一餐饭。楼外楼的螃蟹面的确是美味,汤面“浇头确实好吃”,她把浇头吃了,把汤滗干了就放下筷子,面一口没动。这时,对座有人看了她一眼,她感到头皮一凛,心里马上想,幸而这个旅行团是临时性的团体,大家互不认识,不然要是有人回去打小报告,在当时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形下恐怕要担个浪费粮食的罪名了。这两个遭遇让她意识到,这个时代恐怕不能容纳像她这样的人了。1952年,她以继续学业为名,前往香港。1955年,从香港移民到美国。张爱玲曾经说,生命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

每个人的生命图案各不一样,作为父母,可能还是希望这个图案更像杨绛的,而不是傅雷的,至少是像张爱玲的。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地度过一生,那就不要望子成龙,这不应该是你把他带到这世上的目的。他是龙,会成龙,不是龙,你再望也没用。他是龙,他成龙了会快乐;他不是龙,他成龙了就不会快乐,甚至活不下去。太多被拔苗助长的孩子最后自杀的事件说明了这个道理。

他就是他,让他发现自己,成为自己,体验人生,这才是你带他来这世上的正确目的。

引导孩子尽早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父母该做的事情,也是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该做的事情。西方的教育比较重视这一点,一路引导、发现,不盲目追求上大学,中途该上职校的就上职校。上了大学,前两年也不分专业,自己选择科目学习,也不单纯要求大家好好学习,同时也鼓励大家利用假期周游世界,了解世界,才能了解自己。两年后对自己更了解了再选择专业。大学毕业后一般对自己就比较了解了,对于自己是谁、这辈子要干嘛心里也有数了。

成功人士的最大共性是

有一套科学、先进的三观

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任耶鲁大学校长。他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大多会很多技能,考了很多资格证书,很快找到工作,忙着安身立命,养家糊口,应对生存压力;但是不知道自己是谁、这辈子要干嘛。然后一晃到了中年,一下子没了人生方向,导致各种个人问题、社会问题。

那些在各个领域成为大家的人,巴菲特、乔布斯、菲尔奈特(Nike创始人)等没有一个不是在很早的时候就搞明白自己是谁、这辈子要干嘛的。最早的应该是巴菲特。他在六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幸运的是后来发现自己又很擅长于此。他认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又有能力做好,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原因。

很多大咖是在周游世界后三观锻造而成的,乔布斯、奈特都是很好的例子。可惜当年中国还不怎么开放,他们没来过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不甚了解,相当可惜。不过他们对以印度、日本为样本的东方文化非常熟悉。乔布斯对印度文化推崇备至,每每在人生困苦的时候问计于一个印度导师;奈特对日本文化十分痴迷,随身带一本小书《如何理解日本文化》。

所有这些成功人士,最大的共性是有一套科学、先进的三观。

再重复一遍马老师的话,人生的意义是体验,人来到这世界上是为了来体验的。不是为了来工作的,或者任何其他事情。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要有游戏人生的智慧和勇气。要有百折不挠的“反脆弱”、“坚毅”的精神和习惯,这些才是成功的真正原因。


马云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也给无数父母带来了教育孩子的新启迪。他是最好的老师。他应该以教育家的身份载入史册,尽管他传道普及互联网功不可没,但是相比他的老师的身份,那都不算什么了。两千年后,谁又记得两千年前的首富是谁呢,但孔子大家都还会记得。再说,马云在商业领域的成就与所为,赞之者有,批评者亦有,而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基本是没有争议的。这大概也是马云越来越看重教育的原因吧。

总之,马老师作为教育家贡献良多!值此教师节之际,写此小文以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9 22:45 , Processed in 0.05687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