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回复: 1

半斋写意水墨荷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8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斋王文华,男,1967年生,籍贯河南省。

2023年10月申请加入中国书画院,被评定为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10: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半斋杂记

萧兴国

学半斋,我书房之名称。《礼记 学记》云:“学学半”,意谓教的一半是学。高中毕业,始做民办教师,自此滥竽教师行业,凡四十余年。先后执教于建始五中(后被撤销)、建始一中、武汉中学三校。登三尺讲台,既无家学渊源,又非名校高才,惟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却顾往来径,一路书相随。至今已积书6000余册,其中文史哲书占三分之二,外有教育教学、人物传记、红色收藏之类。古人藏书爱以“莺花满庭”相夸誉,余心羡之而力不逮,惟求有助身心学业之益,即足矣。

我辈中学时期,正值文化荒漠年代,所学课文多为紧跟形势的宣传材料,文化涵养薄弱。课外偶借一书,辄燃灯夜读,时过三更亦难释手。1975年举国“评水浒,批宋江”,此时我任教的乡村小学,有一份《水浒》购买指标,因经费拮据,学校不打算买,我便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掏钱购之。此书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71回,上下两册,定价1.95元,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此期间,还偶购得一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对我当时的教学,有过直接的帮助。我现在的藏书中,这两种书是最早购得的。书页上留下的一些稚嫩的笔迹,常勾起对当年买书读书的回忆。

1976年被推荐入恩施师专学习,动乱过后,百废待兴。课堂学习满足不了读书的渴求,后在校图书馆借得一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古代散文选》,此书上中下3册,不仅选文典范,而且注解详明,每篇前有题解,中间有段意概括。如此好书,读而难舍,遂动笔抄录。其中数文,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指南录后序》《醉翁亭记》等等,都被我抄录于一笔记本中。师专毕业,我带着它走上高中语文教学的岗位。1979年出版社重印此书,我当时在五中任教,周边没书店,邮购两次,才终于购齐。此期间,知名作家野夫,尚在师专读书,他知我购书不便,遂将其新买到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寄赠我。他是低我两届的校友,其一亲戚为我高中同窗,遂介绍相识的。与野夫多年不曾谋面了,见赠的书,在时光的浸染中已有些泛黄,但带给我的那份情谊却更见深长。当年五中条件极艰苦,师资紧缺。我带毕业班班主任、语文课,还带两个班政治课。每到周日,校园空空荡荡,一片沉寂。蜗居斗室,惟书为伴,捧而读之,聊得慰藉。岁月沧桑,鸿爪雪泥,一册小书,几页笔记,往往也是一段人生历程的见证。

1982年调入县一中,先教政治,后教语文。4年后,入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本科,此时,我已年届而立,是班级同学中年龄最大的几个之一。师专时,没有心理学课程。我意识到,做教师,不懂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心理学,要想专业上有长足的发展,那是很困难的。因此,这时我把读书重点就放在心理学方面。曾先后购阅章志光的《心理学》、J.M.索里 C.W.特尔福的《教育心理学》、(美)司马贺的《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原理》以及(美)赫根汉的《人格心理学》等等。当时国内教育心理学著作尚少,故购阅的书籍还是很有限的。进修毕业,返原工作岗位,教语文,并任班主任、年级主任。记得所带年级,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曾取得高考升学率全州第一的成绩,广润河曾为之欢唱。一些贫困家庭的命运,通过子女们读书升学而得以改变。就自己而言,随着读书的增多和从教经验的积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便广泛深入起来,于是尝试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自此先后有《词语移用与心理通感》《如何避免学生作文心理上的焦虑失调》《学生从众心理的培养利用》《文学作品中的鉴赏性阅读指导》等文章,在一些期刊发表。

2002年,作为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调入武汉市武汉中学。学校位于武昌粮道街,是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亲手创办的,曾走出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文化积淀丰厚。此时起,我购书读书的条件就非常优越了。除一些大书店外,仅学校周边就有四家旧书肆,这些旧书肆不仅价格便宜,且偶有大书店一时买不到的好书。像我现有的《经籍纂诂》《诸子集成》《陆放翁全集》《水经注校》《二十五史》(影印本,12册)、《汉语大词典》(12册)、《中国大百科全书》(18册)等等,均得之于这几家旧书肆。我购书,目的不在收藏,而在学习利用。自2000年后,不仅购书量大增,而且教学研究成果也比较可观。至2016年退休前,先后在国内各种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出版个人论著《语文与文化生成教育》。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要把握的三个层面(工具的、生活的、文化的)及其内在关系,强调语文教学的旨归是涵养学生的人格品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可以说,我的这些文章书稿,都是植根于教学实际的,大多是课堂教学催生出的果实。如《鸡为什么在树上叫》一文,就是以自己的一节公开课为例,论述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又如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沉潜讽咏,咀嚼滋味——品味语言的旨趣、方法撮要》(原载《中学语文》,2013.1)一文,即我在武昌东湖中学给老师评课后,一年青老师随即就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请教我,当时只给她作了粗略回答,后觉此问题有全面探索的必要,遂反复思考,终于撰写成文的。教学与教研相辅相成,没教学,教研为无本之木;没教研,教学则原地打转,难得长进。若把教学研究纯当作评职评先的敲门砖,那便完全偏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正轨。即使敲开了门,也会有名实难副之虞。

如今一些老师不爱购书读书,觉得网上资源丰富,上网一查就行了,其实不然。2017年浙江丽水请我去作一个高考备考辅导报告,我于是上网找得该省上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其省为自主命题),发现其中一道文言文题,内中有“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等语,这其中的“繇”字,网上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有人把它当作“鹞子”的“鹞”,于是扯到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有人把它认作“鲧禹”的“鲧”,又联系到大禹治水的事,种种解释均与上下文不合,真是方枘圆凿。其实该试题材料,就出自张岱的《琅嬛文集》,“繇”即“由”的古体字。岳麓出版社1985年即出版过此书。我这样一讲,老师们方恍然大悟。所以,多年来,不论是在学校负责教学科研,还是做区名师工作室导师;不论是为省内外在职教师作专业培训,还是给大学在读研究生开设有关课程,我总是告诫大家,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其必由之路,就是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即始于读书。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对一个教师而言,学识是第一位的,技能是第二位的。诚哉斯言,学养不足,内功不强,技能就可能是一种花拳绣腿。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为师者应尊崇的至理名言。

我曾在拙文《武昌旧书坊》(载《长江日报》2020.7.5)中写到:“退休了,自然什么都在衰退,惟淘购旧书的兴趣爱好有增无减。不知是天性使然,还是年少时无书可读可买的饥渴所致。”爱书热情不减,但读书的目力记性却日弱一日。陆游诗曰:“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是读书人的榜样,当读书成为一个人的习惯爱好后,哪怕白发满头,他也是不会释手的。学半斋小而陋,书置四壁,一卷在手,缕缕书香总撩起我数十年购书读书以及教书的回忆。成此小文,不敢金针度人,权当饭后闲谈而已。


作者简介:萧兴国,1956年生,建始县人。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湖北名师,武汉市教育界名师。出版个人论著《语文与文化生成教育》,现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5-5-3 11:24 , Processed in 0.04104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