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8|回复: 3

长相思林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6 1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相思林逋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背景: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士。他独居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他清心寡欲,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该是与爱情无缘了吧,不然,一首《长相思》,便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开头以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这里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两岸青山相送迎”,吴山,越山,年年岁岁但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使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又恨使感情色彩有轻盈转向沉重,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承上启下,有写景到抒情,无人能明白的痛苦,却落到了你我身上,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呼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的一朵溢香滴漏的小花。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背景: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士。他独居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人称“梅妻鹤子”。他清心寡欲,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和靖先生”该是与爱情无缘了吧,不然,一首《长相思》,便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开头以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幅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这里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两岸青山相送迎”,吴山,越山,年年岁岁但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使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又恨使感情色彩有轻盈转向沉重,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承上启下,有写景到抒情,无人能明白的痛苦,却落到了你我身上,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呼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的一朵溢香滴漏的小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论林逋诗风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宋初年诗人林逋的诗作进行内容、题材的分类,对其诗作的特点加以分析总结,得出林逋诗歌总的风格特点:清瘦。

关键词:林逋 诗风 清瘦

林逋少年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其性情恬淡好古,无意于做官。早年曾放游于江淮之间,后来隐居在杭州孤山。他极喜爱梅花,且又以养鹤自娱自乐,所以有“梅妻鹤子”的美称。林逋善于绘画与书法,但与绘画及书法相比,他的诗则更具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

林逋的诗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写景诗。这类诗作大多描绘的是四时之景及其隐居之处的西湖与孤山的景色。如《春日感怀》《西湖春日》《山中冬日》《山村冬暮》等。二是咏物诗。这类诗作所咏之物都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物和细小之物。如《笔》《墨》《茶》《山园小梅》《猫儿》等。其中尤以《山园小梅(其一)》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代表。三是送别唱和诗。林逋的诗集中收有大量的为友人送别时所作的诗和一些唱和诗。如《送马程员外之任乌江》《送吴秀才赴举》《和酬周寺丞》《送范寺丞仲淹》等。四是表现隐居生活及情怀的诗。如《小隐》《孤山隐居书壁》等。可见,林逋诗的内容并不能算丰富,题材也非常狭小,他的诗作既没有涉及国家的政治大事,也没有提及到民生疾苦。甚至单就景物诗的描写来看,他所写的也只是他住所周遭的景物,丝毫未涉及到祖国各地的风格迥异的自然山水。这些题材上的局限性是和他个人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的。由于他一生不仕不娶,在孤山过着优游的隐居生活,仅以种梅养鹤为趣。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就渗透出了一种淡泊清雅的情怀。如他的《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仅仅只是自己居住的屋子旁有竹子围绕,诗人就觉得是趣味多多了。而一个鹤闲,一个蜂懒,更是刻画出了一种散淡、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在这里闲鹤的无所事事,懒蜂的自在安逸式的生活也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慵懒的生活姿态,在诗人看来却是人生难得的自然情趣。所以后两句“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就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一如闲鹤和懒蜂那样任性无为,收放自如。如此整首诗就呈现出了淡泊清雅的诗境。

同样,诗人对于自身身世的慨叹,对于末入仕途,才华无人赏识的不平,也都在清泊淡远的诗境中表现出来了,这更增添了悠长的余韵。如《墨》:“青晕时磨半砚云,更将书贴拂秋尘。衰羸自顾空多感,不是临池苦学人。”《茶》:“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两首诗既形象传神地描摹了所咏之物,又结合了诗人自身的形象。大概是因为自己身体衰羸,多愁善感,不适合出仕的缘故,才使他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只能“闲对茶经忆古人”了。虽然诗人将心底的牢骚写得甚为隐晦,但仍依稀可以感受出诗人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气。知音的难觅,使得诗人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孤傲、清高之情怀。《湖山小隐》“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末妨”,诗人能这样率性而为,任意舒放自己的性情,不也正是隐居的生活带给他的独特享受吗?诗人在其咏梅诗中,在描写梅花体态的同时,亦表现出了其高逸的品格,如《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而在诗人的咏梅诗中,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其《山园小梅》二首。一开篇即写出了梅花的傲立姿态,许多芬芳的花在冬天已凋谢、摇落,只有梅花独自开放,给孤寂昏暗的小园带来了一点明亮和热闹的色彩。接下来是描写梅花独特的精神风貌,诗人没有直接写梅花的姿态和幽香,而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昏黄的月光下飘来了梅花清雅的芳香,这香气又似乎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在朦胧的月色之下又添一份清新的雅韵。梅花仿佛天生就具有这样的高贵气质似的。尾联作者由梅花联想到自身,诗人的品格也如同这梅花一般孤傲、高洁。也只有诗人才能真正地欣赏梅花,喜爱梅花,理解梅花;也只有诗人的品质、襟怀是和梅花融为一体的。

或许是因为林逋是一位真正的隐士,终生不娶的经历及在西湖孤山的隐居生活,使得他的一生平静得如同一池春水,几乎没有任何的惊涛骇浪,所以他的诗作不论是写美景,还是写衰景,不论是表现哀情,还是表现悲情,都只是用细语缓缓流出,娓娓道来。没有强烈的感情起伏,不存在任何大悲大喜的转折。比如诗中表现豪情的诗《诗招南阳秀才》“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面对仕途的不得意,诗人劝他的朋友不要因为一时的不顺利,就放弃自己的志向和抱负,做一个放游江湖的人。而应将目光放远,看到青青柳堤时也不要感到离别的伤感,毕竟上苑盛开的杏花也可以安慰你。更何况,还有西湖的青山秀水,可以洗濯你旅途的征尘,可以驱除你身心的疲惫,为什么还那么悲观呢?可以看出,诗人洒脱的表现仅仅是用西湖水濯衣尘而已。在《深居杂兴》之一中,诗人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做了以下描述:“门庭静极霖苔露,篱援凉生袅菊烟。”正在生病的诗人独自面对着这样一个幽静偏僻的处所所发出的悲怀之情仅仅只是“瘦行清坐咏遗篇”。

所以林逋的诗风,用他自己的两句诗来概括最妙不过:“清如霜月三五夕,瘦似烟篁一两竿。”(《喜皎然师见访书赠》)“清瘦”二字可谓传神之极。清即清雅、清淡之意。林逋诗不仅意象清淡,而且诗中之意境也是清淡的。所写之景,所描写之物,无一不显出清雅的风致来,在清雅的风格中留下了长长的余韵和淡淡的回味。“瘦”则是指林逋诗的内容单调,题材单一。仅仅只是描写他身边的小景小物,根本未提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是指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没有昂扬的激情,以平淡的基调为主。虽是如此,林逋依然在艺术表现上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在后代诗人中,他的影响依然很大。陆游的“平生所慕孤山老”、杨万里的“冰壶底里步金沙,真到林逋处士家”、陈与义的“自读西湖处土诗,年年临水看幽姿”,就连南宋亡国皇帝赵显被掳去时也写了“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这样的诗句。由此可见,林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艺术创作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林逋著.林和靖诗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2]林逋著.林逋诗书[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3]钱钟书著.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赵齐平著.暗香疏影——说林逋《山园小梅》[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钟婴著.林和靖与西湖[M].杭州出版社,2004.

(姚春莉 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850000)


范文四:林逋咏梅诗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 年代:宋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 年代:宋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


作者:林逋 年代:宋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 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 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 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梅花》


作者:林逋 年代: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工空向閒时看,诗客休徵故事题。 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梅花》


作者:林逋 年代:宋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梅花二首》


作者:林逋 年代:宋

宿霭相粘冻雪残,一枝深映竹丛寒。

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末上看。 蕊讶粉绡裁太碎,蒂疑红蜡缀初乾。 香萏独酌聊为寿,从此群芳兴亦阑。

《梅花二首》


作者:林逋 年代:宋

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着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 《又咏小梅》


作者:林逋 年代:宋

数年闲作园林主,未有新诗到小梅。 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 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


范文五:关于林逋的介绍

关于林逋的介绍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人称“梅妻鹤子”。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宋史》卷四五七有传。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词作鉴赏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

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逋那些事儿



也是那样的黄昏,月朦胧,鸟朦胧

朦朦胧胧,像漫漶的碑文,像白马误入女生集体浴室

太白,世民的家门,像凄厉的爱情使我情陷低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汲汲于功名

李白,由于历史的原因

不能像奥巴马那样竞选,不能利用网络

甚至没有小民衣须蔽体食不必果腹的寒博

郁闷,怎么出人头地


一个主意,绝妙的创意,暗香浮动

我还真不信,做不了钱钟书还做不了梁文道

做不成金庸还做不成孔庆东

做一期林逋访谈节目,或者采写访谈录

帮他出版诗集,写他的评论,传记,绯闻

发布耸人听闻的假新闻,终南捷径是

盗墓。盗梦

这想法清清浅浅,疏影横斜


背景音乐响起,不是琵琶古筝,是德国装甲师进行曲

字幕水泡一般浮起

主持人先林逋而出,中山装,宽边眼镜

林先生没有到场,大屏幕播放从孤山传回的视频

他带着手铐,两个美国大兵架着

他的络腮胡子黄里透红,眼袋肥大

心理学家事后分析,那是

性欲旺盛,得不到发泄的表征


臆想中的访谈一塌糊涂,林逋却在千年后

一次又一次亲切回归

他驾小舟,遍游寺庙,造访高僧

家里来了客人,门童放飞鹤皋

他看到鹤湖面上盘旋,听见鹤唳,棹舟归来

沏茶清谈,或者煮酒论诗

诗稿随写随弃,不为发表,只为助兴

手植365株梅,不多一棵,不少一棵

结出的梅子卖掉,钱,包成365包,投入瓦罐

每天取一包,买柴米油盐酱醋茶

瓦罐空时,又是一年新梅


他走后,白鹤围着坟墓悲鸣三天三夜

绝食而死,梅开二度,把孤山变成灵山

皇上嗟悼不已,太守为他披麻戴孝,守棺七日

多年后,盗墓贼挖开坟墓

一方端砚,一支玉簪而已

小小玉簪,直叫后人把吴山读青

把越山读成海里的珊瑚

梅妻鹤子,遮掩的是一段凄美爱情


噢,黄鹤楼只能姓崔,西湖只能姓林

在自古繁华的钱塘,在烟柳画桥

在云树绕堤沙的西子湖畔

春二月。孤山。山园小梅宽衣解带

大场面制作

13亿演员12亿裸,还有1亿正在脱林逋那些事儿



也是那样的黄昏,月朦胧,鸟朦胧

朦朦胧胧,像漫漶的碑文,像白马误入女生集体浴室

太白,世民的家门,像凄厉的爱情使我情陷低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汲汲于功名

李白,由于历史的原因

不能像奥巴马那样竞选,不能利用网络

甚至没有小民衣须蔽体食不必果腹的寒博

郁闷,怎么出人头地


一个主意,绝妙的创意,暗香浮动

我还真不信,做不了钱钟书还做不了梁文道

做不成金庸还做不成孔庆东

做一期林逋访谈节目,或者采写访谈录

帮他出版诗集,写他的评论,传记,绯闻

发布耸人听闻的假新闻,终南捷径是

盗墓。盗梦

这想法清清浅浅,疏影横斜


背景音乐响起,不是琵琶古筝,是德国装甲师进行曲

字幕水泡一般浮起

主持人先林逋而出,中山装,宽边眼镜

林先生没有到场,大屏幕播放从孤山传回的视频

他带着手铐,两个美国大兵架着

他的络腮胡子黄里透红,眼袋肥大

心理学家事后分析,那是

性欲旺盛,得不到发泄的表征


臆想中的访谈一塌糊涂,林逋却在千年后

一次又一次亲切回归

他驾小舟,遍游寺庙,造访高僧

家里来了客人,门童放飞鹤皋

他看到鹤湖面上盘旋,听见鹤唳,棹舟归来

沏茶清谈,或者煮酒论诗

诗稿随写随弃,不为发表,只为助兴

手植365株梅,不多一棵,不少一棵

结出的梅子卖掉,钱,包成365包,投入瓦罐

每天取一包,买柴米油盐酱醋茶

瓦罐空时,又是一年新梅


他走后,白鹤围着坟墓悲鸣三天三夜

绝食而死,梅开二度,把孤山变成灵山

皇上嗟悼不已,太守为他披麻戴孝,守棺七日

多年后,盗墓贼挖开坟墓

一方端砚,一支玉簪而已

小小玉簪,直叫后人把吴山读青

把越山读成海里的珊瑚

梅妻鹤子,遮掩的是一段凄美爱情


噢,黄鹤楼只能姓崔,西湖只能姓林

在自古繁华的钱塘,在烟柳画桥

在云树绕堤沙的西子湖畔

春二月。孤山。山园小梅宽衣解带

大场面制作

13亿演员12亿裸,还有1亿正在脱


范文七:简论林逋诗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论林逋诗风

作者:姚春莉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宋初年诗人林逋的诗作进行内容、题材的分类,对其诗作的特点加以分析总结,得出林逋诗歌总的风格特点:清瘦。

关键词:林逋 诗风 清瘦

林逋少年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其性情恬淡好古,无意于做官。早年曾放游于江淮之间,后来隐居在杭州孤山。他极喜爱梅花,且又以养鹤自娱自乐,所以有“梅妻鹤子”的美称。林逋善于绘画与书法,但与绘画及书法相比,他的诗则更具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也更大。 林逋的诗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写景诗。这类诗作大多描绘的是四时之景及其隐居之处的西湖与孤山的景色。如《春日感怀》《西湖春日》《山中冬日》《山村冬暮》等。二是咏物诗。这类诗作所咏之物都是他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物和细小之物。如《笔》《墨》《茶》《山园小梅》《猫儿》等。其中尤以《山园小梅(其一)》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代表。三是送别唱和诗。林逋的诗集中收有大量的为友人送别时所作的诗和一些唱和诗。如《送马程员外之任乌江》《送吴秀才赴举》《和酬周寺丞》《送范寺丞仲淹》等。四是表现隐居生活及情怀的诗。如《小隐》《孤山隐居书壁》等。可见,林逋诗的内容并不能算丰富,题材也非常狭小,他的诗作既没有涉及国家的政治大事,也没有提及到民生疾苦。甚至单就景物诗的描写来看,他所写的也只是他住所周遭的景物,丝毫未涉及到祖国各地的风格迥异的自然山水。这些题材上的局限性是和他个人的人生经历紧密相关的。由于他一生不仕不娶,在孤山过着优游的隐居生活,仅以种梅养鹤为趣。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就渗透出了一种淡泊清雅的情怀。如他的《小隐自题》:“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仅仅只是自己居住的屋子旁有竹子围绕,诗人就觉得是趣味多多了。而一个鹤闲,一个蜂懒,更是刻画出了一种散淡、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在这里闲鹤的无所事事,懒蜂的自在安逸式的生活也正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慵懒的生活姿态,在诗人看来却是人生难得的自然情趣。所以后两句“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就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一如闲鹤和懒蜂那样任性无为,收放自如。如此整首诗就呈现出了淡泊清雅的诗境。

同样,诗人对于自身身世的慨叹,对于末入仕途,才华无人赏识的不平,也都在清泊淡远的诗境中表现出来了,这更增添了悠长的余韵。如《墨》:“青晕时磨半砚云,更将书贴拂秋尘。衰羸自顾空多感,不是临池苦学人。”《茶》:“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这两首诗既形象传神地描摹了所咏之物,又结合了诗人自身的形象。大概是因为自己身体衰羸,多愁善感,不适合出仕的缘故,才使他自己的才华无人赏识,只能“闲对茶经忆古人”了。虽然诗人将心底的牢骚写得甚为隐晦,但仍依稀可以感受出诗人胸中的磊落不平之气。知音的难觅,使得诗人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孤傲、清高之情怀。《湖山小隐》“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末妨”,诗人能这样率性而为,


范文八:林逋:山园小梅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狎玩。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翻译: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

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

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

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

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赏析: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


注释:

其一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狎玩。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鉴赏

其一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

“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该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该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人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白莲

唐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

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负。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才真正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看似冷漠无情却怀有着不尽幽恨,可惜又有谁人察觉到呢?在天将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清新的晨风吹拂时,它正在孤独一生后悄然欲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白莲的,内容似有寄托。它描写白莲花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总是受到冷落和排挤,只能默默无闻的被埋没掉。这也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不过这首诗为读者所欣赏,主要在最后两句。最后两句有的本子作“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间的事情),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


范文十:书寿堂壁林逋

书寿堂壁 林逋

湖上青山对庐结, 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 犹喜曾无封禅书。

论:梅妻鹤子的名声大得很,一生不娶,自然也是无子。偏偏余秋雨大师在散文中栽赃说林隐士是有妻有儿的,如此信口开河,自有考据家们来批评,以至于考据到了陈世崇的《随隐漫录》:“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序中矣。姜石帚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所以说,知识分子是不可得罪的。 此诗一说是和靖先生的绝笔,一说是和靖先生闲着没事时题在寿堂壁上用来明志的,那种说法并不重要,和靖先生“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宋史》本传),是个让人无限敬佩的人。前二句总结自己的一生,首句写庐,第二句写坟,庐是于湖上青山相对,坟是修竹萧疏。前后相溶,然还有第二层的意思在里面,第一句乃是写生前之状,第二句则是想像之景了。虽是清苦冷落,但从句子中可以读出和靖先生的哪一些自许和自得。

后二句用典,恰到好处,是说自己不屑于象司马相如那样希宠求荣,王禹偊《谪守黄龙谢表》中道:“茂陵封禅之书,惟其死报”,这是正用,和靖先生在诗中却是反用,对此宋人严有翼评曰:“自非学力高迈,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认为和靖先生比王先生高明了许多。此后胡仔虽有异议,但和靖先生这两句比王元之那句流传更广,却是事实。用“犹喜”为庆幸语,感情很是浓烈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最早曾书于林逋自作的寿堂壁上,是他临终明志之作。诗题一作“先生临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当是后人所题,不是出于林逋之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二句,从“结庐”和“坟前”落笔,由生前写到身后,概括了他的一生。林逋是个清苦的隐逸诗人。绿波荡

漾的西子湖水,翠竹葱茏的湖心孤山,令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留连徜徉。这面湖依山的庐舍,正是他朝夕相处之所。诗人在此,虽“家贫衣食不足”,却“性活淡好古,弗趋荣利”,杭州近在咫尺,居然“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均见《宋史》本传),足见其安贫乐道的志趣。首句侧重写的是“庐”,

是述他生前,次句紧扣的则是“坟”,是述他身后。林逋生前在庐侧造墓穴,自有长眠于湖光山色间之意。“亦萧疏”三字,示身后的萧条,正见隐士本色。这两句形象地总结了他的一生。

《后村诗话》说林逋一生苦吟,自摘十三联五言,唯五联存集中,梅尧

臣序其诗集,更叹“所存百无一二焉,于戏惜哉!”林逋也曾说:“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但好事者往往窃记之,所以遗稿尚有数百篇。“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二句,是作者以遗稿中并无封禅书一类阿谀谄媚文字自慰,以示高洁。茂陵,汉武帝陵墓,这里即指汉武帝。据《汉书·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死后,汉武帝曾从他家中取到一卷谈封禅之书。所言不外歌颂汉皇功德,建议举行“封泰山,禅梁父”的大典。林逋借古喻今,表明决不屑于像司马相如那样希宠求荣。“犹喜”,“曾无”俱为庆幸之语,感情色彩很浓。这二句是林逋名句,颇为后人传诵,之所以如此,并非在于它是奇语、丽句,而是因为它表现出诗人的高尚志节。宋真宗时,大臣王钦若等伪造符瑞,怂恿真宗东封泰山,借以邀宠。林逋这两句诗是针对此事而发,立意高绝。秦观曾称赞说:“识趣过人如此,其风姿安得不高妙也!”后代文人在用司马相如草封禅书之事时,有正用反用之别,王禹偁《谪守黄冈谢表》中“茂陵封禅之书,惟期死报”之语,是正用,林逋这里是反用。对此,《艺苑雌黄》评价说:“自非学力高迈,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认为林逋要高出王禹偁一筹,这是很有见地的。以后胡仔虽颇不以为然,但林逋此二句流传之广,决非王禹偁句之可比却是事实。林逋生当北宋盛世,诗文颇有名,却淡于荣利,终生布衣,诗中所表白的,并非虚语,所透出的是一股高逸淡远之气。 书寿堂壁

林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首句写生时面对青山绿水结庐而居,与山水为伴,次句写死后坟前只有冷落竹影,寂静凄凉。作者借具体形象写出自己一生的追求,隐逸山水,安贫乐道。 林甫爱梅,亦爱四处游学,足迹遍于江淮之间。到四十多岁时,便结庐

于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绕庐植梅,依山种树,以种梅为乐。凭林甫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遇的美职,也被他一口拒绝。在他临终时还为此而自豪。他在绝笔诗中写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梅妻鹤子


走近北宋,最先进入我视线的是林逋。知道林逋,似乎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林逋却被我湮没在煌煌的宋词中,我听不到他的一丁点的声音。

如今我独自一人,蜷缩在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一隅之地,听那风雨的声音冷冷地敲打冬季的冻土时,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记起了林逋。这个生活在一千年前北宋初年的西湖处士,突然让我心跳。我知道让我心跳的,是他那清高绝俗的生活方式和那卓尔不群的文化品格。

林逋出身在湖山之胜的江南名城杭州,少年孤苦,家境贫寒而衣食不足,然而他安然自处,“力学刻志不仕”。年轻时,他漫游于江淮一带,听凭那江南的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濡润他的布衣。中年时,他结庐于西湖的孤山,茅舍几间,疏竹几丛,加上一园的红梅和两只白鹤。从此以后,他二十年足不入城市,隔绝尘嚣,晦迹林壑,闲云野鹤般地独自游戏于人世间,他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于是,赏梅养鹤,便成了他最为主要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寄托。

清吕留良等《宋诗钞 林和靖诗钞序》中,有过这样的记载:“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就是说,林逋所驯养的鹤,完全是颇通人性的灵物。林逋泛舟西湖,客至未遇,放鹤盘旋于西湖上空,林逋在湖中收到“鹤信”,便划船而归。故事的真伪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林逋的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千载诗坛脍炙人口的一段风流佳话。

至于林逋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他的《山园小梅》,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芬芳高洁的风韵气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被誉为咏梅的绝唱。诗中的“疏影”两句,虽说是从前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诗句演化而来,但一个“疏”字,勾勒出的是梅花倒影的特有风姿,言“少”而颇具情趣;一个“暗”字,渲染了的是朦胧月下的清幽香气,语“淡”却满是意韵。

闭着眼睛,我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的情形:寂寂的山园几抹淡淡的雪痕,静静的寒水数点默默的枯叶,诗人沐浴在黄昏清冷的月色中,那越来越模糊的光线紧紧握住几株横空的花枝,花枝上点点的猩红和鹅黄,散发出缕缕的清馨,这种清馨缠绵在诗人的脚下、萦绕在诗人的头顶。于是诗人与梅花悠然心会了,胸中的诗情也就一泻而出。池水清浅,月色黄昏,梅花孤高,暗香浮动。这是怎样的一种造境写意的功夫,难怪后人称之为“压尽千古无诗才”。

然而,林逋让后人心折的,还不仅仅是这“梅妻鹤子”的文采风流,他身前就在孤山自营墓穴,以示老死山林的决心。临终前,还作《书寿堂壁》自明素志:“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林逋一生谈泊名利、清贫自守,他不需要什么浅薄的“展示”,更不奢望为人铭记,即使是他写的诗,也是随写随弃。“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这声音听起来依旧是那样的掷地有声。明朝诗人徐复祚《偶寄》诗云:“紫绶高轩虚富贵,梅妻鹤子自风流。”倒是道出了林逋生命的真实要义。

纵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士大夫似有两条不同的路可走:一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是隐逸山林渔歌唱晚。前者以行义达其道,后者以隐居求其志。选择后者的不乏其人,然而,大多数的则是将其当作“敲门”的砖头,即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南山捷径”是也。林逋也选择了后者,但他义无返顾。隐居,独处,冥思,在花香和鸟语中获取愉悦,在黄昏与月色里享受宁静。这是一种彻底地对物欲的放弃,对社会的逃逸;是对世俗的挑战,对市井的拒绝。

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曾被众多的媒体传播的沸沸扬扬的瓦尔登湖的神话,就某种意义而言,不过是林逋“梅妻鹤子”的英文翻版,那颇具象征意义的“小木屋”,充其量也只是梭罗为自己所建造的精神殿宇,是一种平衡,一种追怀,一种聊以自慰的放逐,因此,也就多了一些现代人的矫情和虚幻。

如此,我倒越发地觉得林逋的不同凡响之处,尽管林逋已与我们相隔千年。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诗中用了一个典故来反比自况。原来当年大文章家司马相如死了以后,汉武帝热心求遗稿,曾在相如家中找到歌功颂德的《封禅书》。而林先生自慰的是,他绝不曾作过这类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30 20:35 , Processed in 0.04177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