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2|回复: 1

元明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7 07: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现存的元青花瓷真品非常稀少,全世界加起来大约只有400余件,国内被专家认可的也只有100多件,所以元青花瓷器的价值非常昂贵,也导致仿品数量非常多。藏家在收藏过程中要想不上当受骗,就必须知道怎样鉴定元青花瓷。
鉴定元青花可以先从元青花瓷上常见的纹饰入手。元代青花瓷器最主要的特征是纹饰繁密复杂、层次多,特别是体型硕大的瓶、罐类器物上青花纹饰往往有七、八层之多,一般喜欢在这些器物的口沿绘卷草纹,颈部绘蕉叶纹,中间主题纹饰受元曲影响常常绘戏剧人物,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桃园结义”“昭君出塞”“西厢”故事中的人物,也有绘龙纹和花卉纹的,在主题纹饰的上部或下部绘一些海水纹或缠枝花卉,在下腹部通常绘莲瓣纹。元青花瓷上常出现的纹饰有龙纹、凤纹、麒麟、垂云纹、山水芭蕉纹、鱼藻纹、菊花、牡丹、人物等,还有一些纹饰以连续组合的形式表现,如卷草纹、海水纹、回纹、卐字纹、蕉叶纹、缠枝菊、缠枝牡丹、莲瓣纹等。一些典型纹饰的具体特征如下:
(1)凤纹:凤头像鹦鹉头,喙的上部长下部短,眼睛画成圆形,身上绘着细细的鱼鳞片代替羽毛,凤尾长长的有分叉,分成两至五条。元青花凤纹喜欢画凤菊图、凤穿牡丹图等。
(2)龙纹:元代的龙纹龙头较小,多数没有毛发,颈子细细的,龙身长而弯曲绘有鱼鳞纹,龙尾像蛇尾,龙爪大多为三爪或四爪,龙纹常常由云纹烘托着,元代的云纹也很特别,形状像蘑菇拖着长长的尾巴。大型的器物龙纹画得精细,小型器物龙纹画得简单,龙鳞就用斜方格代替。
(3)麒麟:元代麒麟头像鹿头,蹄为牛蹄,尾巴像马尾。
(4)花叶纹:元青花瓷上莲花像麦穗;菊花多为单层花瓣,双层的较少;牡丹花的花朵大叶子也大,叶子呈葫芦形;卷草纹为各个纹饰单位分开画,没有中心连续波谷线;莲瓣纹的轮廓为一粗一细两根线,两线之间不填色,下腹部莲瓣纹之间有空隙,并不相连,莲瓣内加绘卷草纹或杂宝纹(双角、银锭、珊瑚、火珠、火焰、犀角、法螺、双钱、火轮等,也有称海八宝,因无固定排列顺序,可以重复出现,故称杂宝);这些纹饰勾线后都不填满色,留有一些空白。在画山石、人物衣纹时也有这一特征。
(5)海水纹:元青花瓷上海水纹画成鱼鳞状的漩涡,一圈向左一圈向右,浪花既像棕榈叶,又像生姜嫩芽一样排列着,因此也称姜芽海水。
(6)山水芭蕉纹:元青花瓷上的山石纹画出轮廓后,留些空白,不填满色,造型简洁而雄浑有力,以写实为主,常配合人物、松树、芭蕉、花卉等纹饰组成画面。元代芭蕉纹也很有特色,由内外两条线勾出轮廓,外轮廓线如粗锯齿,两条轮廓线之间填满色,中茎用一笔画成,里面填满色,中茎两边画着鱼骨一样的叶脉,叶脉部分不填色。蕉叶纹作为辅助纹饰画在瓶、大罐等大型器物的颈部、肩部等位置和盖上。
明代青花瓷器纹饰沿袭了元代的纹饰图案,但又有自己的时代特征。明代青花瓷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中期为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晚期为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每个时期分别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在纹饰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明洪武时期,青花瓷的纹饰尤其是官窑还有一些元代遗风,如龙纹的身子仍是细长的,但龙爪多为五爪;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龙纹的身体逐渐变粗,上颚有高高的凸起,爪也是五爪,常常团成圆形,与龙纹相配的如意云纹的云脚变短变粗了,并向一侧弯曲。洪武时期的牡丹花花瓣内填上色后外加单线勾边,叶子瘦身了,但变化多样,不像元代的花大叶也大;芭蕉叶纹用细密如锯齿的轮廓线勾成后用复笔加粗,中茎由两条平行的直线画至叶尖相连,中茎两侧有鱼骨一样细瘦的叶脉;永乐、宣德时期蕉叶纹的中茎由两条粗线画成,在不到叶尖处相连,呈细长的三角形,蕉叶的轮廓由有较宽锯齿纹细线勾成;明代蕉叶纹与元代区别最大的地方是中茎不填色,而元代的填色。洪武时期莲瓣纹边框由双线勾成,莲瓣内画有团花图案,莲瓣纹之间相互连着;永乐、宣德时期的莲瓣纹和洪武时期相似,不同之处是瓣内填色,有的器物用的是单层莲瓣,如青花碗、盘类;宣德后期的莲瓣纹各莲瓣之间多一个小小的花瓣尖,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明中后期。缠枝花在宣德时期变化比较大,叶子如飞鸟状(有“鸟身”和两“鸟翼”)。明早期海水纹的浪花卷曲如佛手状,并在佛手状浪花中包一螺旋状水涡。洪武、永乐时期青花器上人物不多,因进口青花料容易晕散,人物面部五官不清,到了宣德时期既用进口料又用呈色稳定的国产料,因而青花器上有了仕女的纹饰,并与山石、亭台构成画面,还有十六个童子的婴戏图(称“十六子”),这些题材明中后期一直沿用,成了传统题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上还出现了梵文、藏文,这种纹饰为宣德首创。
明正统时期,是青花瓷装饰风格由宣德时期的豪壮大气风格向成化时期的纤弱秀丽风格转变过渡时期,但纹饰仍有宣德遗风,人物仍然不多见,最常用的是缠枝莲,其次是缠枝牡丹。独特的纹饰有犀牛望月图,四周空白用道家杂宝作辅助纹饰;还有螺纹、桃形的变体莲瓣纹和正圆形的松针球,后期为椭圆形。到了成化时期,青花瓷纹饰风格变得非常清丽典雅,因这时用的是国产平等青料,发色淡雅,很少有明初青花瓷上的黑褐色斑点;成化时期还首创“斗彩”工艺,用淡雅的青花画出轮廓后再填彩色,有黄、红、绿、赭、紫等颜色,除了姹紫色深而无光、手感毛糙,别的颜色都很鲜艳;这时期绘画采用单线平涂的方法,纹饰不分阴阳面,画花卉时“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画人物只画一件单衣,因而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童子的头为正圆形,上有一束头发向前翘起,这些都是成化时期的特点。弘治时期纹饰风格和成化差不多,但没有成化的精细。明正德是一个上承成化下启嘉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纹饰早期有成化的特点,如仕女画得纤细文弱,晚期出现了嘉靖时期的风格,如道教题材的八宝、八仙等图案;另外青花瓷器上有了波斯文作纹饰,也是正德时期的一大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初年民间禁止使用龙纹,明中期民窑开始出现了龙纹,但以三爪、四爪为限,五爪龙仍然被禁用。
明晚期带有道教色彩的纹饰是嘉靖青花瓷的一大特色,如云鹤“寿”字、八仙祝寿、灵芝八宝、八卦图等,三羊开泰题材首次出现;龙纹出现了正面龙的纹饰,龙身又开始变细长了,龙头上颚伸出,鼻尖画成如意状,像猪嘴,俗称“猪嘴龙”,到隆庆、万历时也一直这么画;青花的花卉叶子较小,叶脉密,像西瓜籽;牡丹、芍药、菊花的叶子像鹅掌;灵芝“菌伞”上画网格;这时期童子的后脑勺开始向后凸出,愈到晚明愈突出,与身体不成比例。隆庆时期的纹饰和嘉靖时的相似,但笔法更潇洒,画的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万历时期青花器的纹饰又变得繁密起来,器物上见缝插针,不留空白,内外都有纹饰,并喜欢纹饰混搭,如龙纹与人物、梅花与鱼藻、梵文与仕女等纹饰相互组合;这时期青花特有的补白纹饰有竹枝、折扇、折枝槐等;万历晚期纹饰变得粗糙,填色经常超出轮廓线,龙纹也画得草率,龙鳞用斜方格代替,显得呆滞无力。天启时期青花瓷器改变了元代至明早期规整写实的风格,纹饰多写意,人物都画得较小,这时特有的纹饰有莲花上托“寿”字,在莲花左右上方各伸出一变体莲叶;山石呈圭形或外形用内凹圆弧连成,又称花瓣边;三脚如意云纹,在云头左右上方和下方各有云脚向外伸出;八字状树,分桠呈八字形,右枝有时画一小鸟、梦幻图景等,这时期道教题材明显减少了。崇祯时期青花纹饰题材广泛,构图生动自然,如山水纹多用国画构图,青花瓷器上所绘刀马人物(或称战将纹)也很生动,这时期特有的纹饰有《赤壁赋》全文并苏东坡游赤壁图、鹅掌形(三角形)叶牡丹花、云脚内侧加点的卐字云、扁圆形较大的折枝果、满填藤蔓的缠枝葡萄、枯木寒鸦、双角灵芝等。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元青花瓷器纹饰特点
元青花瓷器是青花瓷巅峰时期,尤其是在青花颜色和纹饰上尤为突出,元青花瓷器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尤其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更是创造了瓷器拍卖史上的之最。元青花装饰除主题纹饰特点鲜明之外,许多辅助纹样也有着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尤以变形莲瓣纹和云肩纹表现最为突出。
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而且在画法留白纹饰都有凸起。
元青花瓷器纹饰种类
1、大花大叶,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2、缠枝莲叶,“叶形多呈葫芦状,或有一至五个尖瓣”。
3、变形莲瓣边饰,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互不相连。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
4、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5、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6、回纹边饰。由互不相连的单体回纹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变形回纹,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两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7、龙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画龙的不少。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见。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图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7.麒麟纹是元青花装饰中富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之一,麒麟为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在元青花纹饰中其形象特征是鹿头、牛蹄、马尾,并常与花草、瓜果纹组合成画,也有与龙凤纹同时绘于一器的。
8.人物故事纹是元青花装饰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装饰题材,与其他动植物纹样相比,绘有人物故事图案的元青花器物虽然较为少见,但几乎件件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品。从已知资料来看,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主要见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蒙恬将军”、“文姬归汉”、“周亚夫细柳营”、“昭君出塞”、“尉迟恭救主”、“四爱图”等,此外还有一些难以分辨人物情节的图案。
9.莲花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
景德镇窑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10.缠枝纹
中国瓷器中经常使用的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局部
成化青花瓷器纹饰特色的鉴赏
青花瓷器在明朝有很大的发展,民窑的发展也不啻于官窑,有很多民窑生产的青花瓷器精美富有情趣,是古玩市场难得的收藏品。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成化青花瓷器纹饰特色的鉴赏知识。
成化青花瓷器在纹饰方面摒弃前期粗笔、重色、厚釉的形式,改为薄釉、工笔、匀染的画法,纹饰更为精美,精心构图,纤细线条,均匀渲染,配上诤情画意的题材,构成一幅清新脱俗、洋溢生活情趣的艺术画面。这可从“青花折枝花卉纹高足碗”等成化青花瓷器上,使人们产生一种清丽高雅的美感。
明代瓷器的制造,除官窑以外,民窑烧造也很重要。由于朝廷颁发了民间禁止使用部分
彩瓷的规定,青花瓷器便成为民窑的主要产品,烧造地点除景德镇外,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和云南等地均广为遍布,生产兴旺,不乏精品。
民窑青花瓷器摆脱了官窑瓷器那种拘谨刻板的作风,题材不拘,活泼自由。尤其是笔墨简洁奔放,充满浪漫的情调,散发出强烈的民俗风味,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特性,这种民族形式和风格以淳朴、健康的美学内涵,雅俗共赏。民窑青花在写实的绘画中能灵活地运用各种笔法,打破官窑工细严谨的局限,并且在图案纹饰上也不受任何束缚,多采用纵笔挥洒的写意法,深受大众喜爱,也最易为人所接受。像正统“青花瑞兽纹碗”和成化“青花折枝花卉纹高足碗”,后者外壁主题纹饰是寓意吉祥的折枝牡丹、月季、莲花和菊花,以波涛和水草为陪衬,内壁口沿绘卷草花卉,壁为“四马奔腾图”,底饰海螺及海水波涛纹,纹饰线条纤细舒展秀逸,是民窑青花瓷器中难得的佳品。
弘治朝的青花瓷器,无论器型、装饰和青料的使用,都可以说是成化风格的继续,绝大部分瓷器风貌极其相似,无款器尤易混淆,像首都博物馆所藏两件弘治青花瓷器,就是民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一件是“青花人物楼阁盖罐”,腹部绘两组纹饰,一组为身穿朝服的文人旁站一仙鹤,在梦幻中成为一品当朝宰相,另一组描绘的是虚无缥缈的士人携琴访友,寻找知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情。另一件是“青花人物炉”,口沿下绘龟背锦,开光内书有梵文,腹部主题纹饰为“拜月图”、“携琴访友图”,画面简练,疏疏几笔点到为止,具有奇异的艺术效果。这种种奇妙的美感和民间气息,是官窑青花瓷器所难见到的。
明朝各个朝代青花瓷器釉色和青花器形纹饰特点
元青花瓷器让中国青花瓷器走上了中国瓷器的顶峰,也就标志着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青花瓷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瓷器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根据明朝各个皇帝的时代特点介绍明青花的釉色和瓷器器形特点。
一.明洪武朝青花瓷器
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青料
明洪武朝青花瓷器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青花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纹饰
明洪武朝青花瓷器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
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牡丹、菊花、山茶、莲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龙的身体细长,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分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
辅助纹饰有各式如意云、莲瓣、卷草、回纹、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的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釉
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可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造型
明洪武朝青花瓷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
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二.明永乐朝时期青花瓷器
青料
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
后期
明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海水仙山云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朵云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明永乐朝时期青花瓷器纹饰特点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扁瓶、双耳扁瓶、玉壶春瓶、僧帽壶、漏斗、花浇、直口方流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
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三.明宣德朝时期青花瓷器
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比较。
1,两朝器物的共同点是盘的内壁与底的交接处,用手摸,不甚圆滑,可感到有一圈微凹棱,俗称“月亮底”,此处和盘底圈足内墙根一周为淡湖绿色,为釉稍厚所致。
2,明永乐器物的总体特征是甜白多于青花,受素瓷以造型取胜因素的影响,明永乐青花造型较宣德的秀、巧、轻、薄,前期以适应外销需要,有大件,后期大件少;而宣德青花,偏重于纹饰,不甚讲究造型,所以造型不及永乐时期的秀美。明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也大,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同样纹饰,器型的器物,明宣德朝不及永乐朝的圆巧,且胎厚,故手感重。
3,明永乐朝器物上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明永乐青花除压手杯以外,基本无帝王年号款,仅有两例花样款,釉底器亦如此;宣德早期地层中出土器物有四字篆款,晚期地层中出土器物全部有帝王年号款。所以传世品中,明永乐、宣德同样纹饰、器型的青花器,有无款与有款二种情况。
4,特殊造型有:大勺、漏斗、梨式壶、扁壶、花浇直颈方颈壶、僧帽壶,这些均不是汉文化的传统器型。
5,明宣德器物中有一批带藏文的青花器比较特殊,例如,青花藏文出戟罐,青花藏文云龙纹斗彩莲池鸳鸯纹碗,青花藏文净水碗,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萨迩县萨迩寺,别处不见,藏文内容大致一致,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这是皇室特命明宣德御窑厂为宣德五年(1430)来京的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举行法会而制的宗教法器,它反映了明宣德朝廷与西藏的关系。
四.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青花瓷器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经29 年,社会动荡,官窑基本停烧,故古陶瓷界曾经认为此三朝没有瓷业生产,而将此三朝统称为“空白期”。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古陶瓷界虽然认定此三朝有瓷器生产,但是,以“空白期”作为此三朝的统称,已经是古陶瓷界约定俗成的。从景德镇御窑厂此期地层出土的器物着,此期虽然不“空白”,但是瓷器确实不多。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缠枝花四棱双耳瓶、缠枝莲托八宝纹侈口碗、九龙纹直腹碗、海涛纹侈口碗、白龙海涛纹侈口盘、瑞兽莲池纹盘、海马纹四铺首器座、海涛纹高足杯、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侈口碗、云龙纹大缸。在传世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景泰元年青花奉天勅命牌,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天顺七年款阿拉伯文筒式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天顺年款筒式三足炉。
五.明成化、弘治、正德朝青釉瓷器釉色和器形纹饰特点
明代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处于明中期。成化和弘治中期以前使用平等青,发色淡雅。弘治晚期与正德则发色灰蓝。但此期也有个别器物发色浓艳,有铁锈斑。
成化多淡描青花。纹饰布局前期疏朗,后期繁密,多画三果、三友、九秋、高士、婴戏、龙穿花等。花叶似手掌撑开状;叶子多齿边,花叶均无阴阳正反;鱼藻的水草飘似海带;山石似钥匙状无凹凸感;边饰较简单,碗、盘、杯等口沿、圈足仅用弦纹装饰;龙多为夔龙,鼻子长长的像象鼻;十字宝杵、阿拉伯文等伊斯兰教内容的纹饰多见。胎质细腻洁白,釉极细润有玉质感,但稍微发青。器型有罐、梅瓶、洗、盏托、盘、杯、碗等,炉为三乳足筒式或鼓形炉。款识除“天”字罐外,还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单、双行款;图记款主要有方胜、银锭等。
弘治器物早、中期大致与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纤巧柔和。后期与正德器接近。花叶纹细而密,梵文图案增多,龙纹纤细柔和,人物洒脱。款识为六字、四字楷书款都有。
正德仍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发色灰蓝。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晕散。其器物的器型、胎质、釉质与弘治接近,气泡密集。深腹碗、带座器等流行。后期多见大器。纹饰常见的有凤穿花、鱼藻、狮子绣球、庭园婴戏、树石栏杆、莲托八宝等,绘画较弘治的粗。碗盘底心下蹋,碗出现鸡心底。器底多见窑红、粘砂、跳刀痕等现象。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书款,个别用“造”字。
明成化朝
青花瓷青料
明成化朝青花用平等青青料绘画,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色。明成化时期多淡描青花,故更给人以成化青花瓷发色淡雅的印象。但是实际上,画三果、三友、九秋纹一类的盘子,也有发色比较浓重,有小铁锈斑的一类。品种有白地蓝花、淡描青花、孔雀绿地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黄釉青花等。
纹饰
前期布局疏朗,后期比较繁密。笔画线条纤细,多用勾勒渲染。纹饰多见婴戏图、高士图、贯套纹、龙穿花、桃子花,还有秋葵、金盏菊、苇枝等组成的秋色图。纹饰特点:花叶作手掌状撑开;叶子多为齿边,无阴阳正反,山石无凸凹,作平铺的钥匙状;不讲究边饰,碗的口沿、圈足仅用弦纹。
胎釉
胎细腻、洁白,釉极温润,稍发青,手抚有玉质感。内、外、底三面釉一致。成化釉历来为世人称道,底釉也是历代最好的。
造型
成化朝青花瓷的造型有梅瓶、洗、盏托及各式罐、碗、杯、盘等。“天”字罐多为斗彩器,因底有青花“天”字而得名。有的盖罐造型与天字罐一样,但是底部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清代有后仿,有些是清唐英督窑时期仿制的,署本朝款,也有旧仿加新盖的。明成化天字罐的盖是凸起的,而清仿的盖是平的。
器形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成化地层中出土的青花瓷残片,胎体轻薄,釉色莹润,是深入研究明成化时期青花瓷不可多得的资料。出土的青花瓷器与传世品在器型、青料、纹样、工艺等方面大体相当,仅仅是由于不符合御窑厂的出厂质量而被打破销毁的。
瓷器款识
此朝历23 年。有“天”字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或单行横书款,六字二行款有外加双方框和双圈两种,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款。款字特征:“大”字出头不高,为尖头或圆头;“成”字第三划角直,带勾或无勾,第五划生硬。“化”,字“乚”呈直角;“ ”字上丰下敛,“衣”的横不过“刂”。成化款在历代官窑款中比较突出,一方面字体很硬,历代后仿款很多,但是画笔都比较软;另一方面,款字小,且圈框紧挨着字,缩于圈心,有“大底小款,小底大款”之说。出现无款官窑器,仿永乐、宣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了成化书宣德款的器物。
明弘治朝时期
典型器
为“大明弘治年制”款折枝花果纹盘、云龙纹碗及一批有帝王年号款器物。此期官窑曾一度停烧,故器物较少。
青料
大体与成化朝的相同,仍然用平等青料,色泽比较淡雅。后期则发色灰蓝,与正德色调街接。
纹饰、胎釉、造型
纹饰有折枝花果、云龙纹、龙穿花、鱼纹、梵文等。胎釉、造型,前期与成化时期的相仿,甚至比成化朝的更加纤巧、柔和,后期的则接近于正德朝。
款识
此朝历18 年。弘治纪年款不太多,主要有六字二行、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款柔和秀气,笔道均匀,款式淡雅稳定。款字特征:“弘”字,第二划出头,“厶”旁较高,“治”字最后一划向右出头者多。落青花帝王年号款的白釉盘、碗比较多,清代、**时期,古董商常用来做彩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划痕是否被彩所断,以此判断是否为后加彩。
工艺
修胎规整。碗、盘稍有塌底现象,圈足边露胎处见窑红。
明正德朝青花瓷
青料
明正德瓷器的青花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料,呈色多闪灰蓝色,晚期改用回青料,发色泛紫。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地绿彩、黄地青花、青花五彩等。
纹饰
纹饰布局繁密,笔法双钩平涂、一笔点划均有。宗教色彩图案多。除常见的缠枝纹、折枝花卉纹以外,穿花龙纹、飞翼龙纹和回纹为常见纹饰,以阿拉伯文作装饰纹样较历代为多。
胎釉
后期胎质不及前期的细腻。釉汁肥腴,白中闪青灰色,但多气泡。
造型
后期大件渐渐增多,且造型浑厚,带座器较多。除一般圆器以外,多见各式烛台、花觚、香炉等供器,各式带耳瓶、洗、奁、盒及插屏。 典型器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流传有序的青花器。
款识
此朝历16 年。有六字二行“大明正德年制”楷款,多“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款,款字结构松,很规矩。款字特征:“明”字日、月上半部近于平行;“正”字三横平行,底横长;“德”字“十”小“心”宽,“四”、“心”不紧凑;“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写法有好几种;“ ”字“衣”的横很少超过“刂”。
工艺
渐显粗糙,修胎渐草率,罐腹接痕明显,盘多塌底,露胎处多见火石红。
六.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青花瓷
明万历朝
典型器
明万历朝青花瓷典型器有“大明万历年制”官窑款的正规的器物。此朝器物较多,所用的日常用品和陈设器都可见到青花瓷,大器尤以梅瓶为佳。
青料
早期用回料,发色同嘉靖,晚期用石子青料及浙料,呈色淡,发灰,一直延续到天启时期。品种多淡描青花,还有白地蓝花、蓝地白花、青花紫彩、青花绿彩、青花红彩、红地青花等。
纹饰
明万历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繁密,主题庞杂。锦地开光是本朝纹饰特点之一。锦地纹饰多借鉴于云锦,“卍字不到头”为常用锦地纹饰。另一特点是福禄寿的内容多,画面多讲寓意,此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
胎釉、造型
胎质较前为粗,釉白中泛青。此万历朝造型是历朝中最多的,大件较嘉靖明显减少,多棱器较多。壁瓶为新出现的器型。莲花洗为此朝的特殊器型,别的朝代少见。
款识
此朝历48 年,带款器较多。琢器多见六字一行单框款,圆器多见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款,楷书严谨规矩。款字特点:“大”字撇短捺长;“万”字草字头、羊字头皆有;“制”字“衣”的第四划、第五划相连。
工艺
小件质量尚好,但明显不如中期。活环瓶的活环工艺及镂空工艺很有特点。
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器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明嘉靖朝
青花瓷器青料
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
纹饰
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梅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图纹、高士图纹、鱼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胎釉、造型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纹大盘,口径73 厘米、底径49.3 厘米、高9 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 厘米、底径50 厘米、高6.4 厘米,造型均为浅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款识
此朝历45 年,款式比较杂。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 “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
工艺
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火石红刷痕,大盘为圈足平切。
器形
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花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明隆庆朝
典型器
“大明隆庆年造”款团龙纹四格方盒等有帝王年号款的造型规正的器物。此朝器物比较少,但是较嘉靖朝的质量高。
青料
用回青料,但因炼制得好,发色为用回青料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最悦目的,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品种有青花红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纹饰
题材大都承嘉靖旧制,但画意较前朝的潇洒,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纹饰特点是常以蟠螭龙纹做主题纹饰与边饰,常见团龙、团凤图案。
胎釉及造型
胎坚致细密。釉面白中闪青,光亮,肥腴。造型的总体特征是器物较矮扁。各式盖盒、提梁壶为此朝新品种,有卧足碗。小件造型多承前制,大件极少。
款识
此朝历6 年,款少。多见“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双圆款,也见“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款。与其他朝代官窑款不同的是不用“制”宇,而用“造”字,且有“隆”字右下不用“生”字,而用“正”字的情况,有个别大器的一行字款书于器物口沿内。
工艺
小器胎薄,器型工整,制作精细。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万历年造”,也有“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七.明泰昌、天启朝(1620—1672)、崇祯(1628—1644)青花瓷器特点
泰昌朝历30天即亡,所见泰昌款期均为后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后,朝廷就没有下令再造官窑器的记载,景德镇御窑厂萧条冷清,逐渐歇业停产。天启帝王年号器物非常少见。款识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器物。明末天启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气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明代崇祯朝青花瓷器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图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元明清瓷器的满池娇纹饰
在元明两代瓷器的装饰里,“满池娇”图案十分引人注目。以荷叶、莲花、鸳鸯、鹭鸶、虫鱼戏水等为主题,表现荷塘小景、描绘自然界生机盎然、祥和安宁的池塘美景都称为“满池娇”。它包含了人间爱情、家庭、团圆之意境,展露出一种特有的清新柔秀品格。
根据史料记载,满池娇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梦粱录》卷十三“夜市”条中,有“挑纱荷花满池娇背心儿”出现在南宋临安夏秋夜市售卖的物品上。在宋金时期的定窑、越窑或者其他窑口的瓷器上,都有相似的装饰,在两岸故宫所藏宋元绘画作品中也是能够找到。到了元代,“满池娇”成为元代贵族阶层的专用纹饰,常见诸于其织品服饰和金银漆器之上,元朝典章制度曾明文规定平民百姓禁用。特别是到元代中晚期,伊朗的青花钴料(苏麻离青)应用于元青花的制作上,当时的匠人们运用这种深蓝色的颜料,描绘出元代人的那种浪漫意趣,把满池春景的“满池娇”纹饰描绘其上,传递出丰富的寓意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2018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瑰映如茵Ⅲ——玫茵堂、十面灵璧山居暨海外名藏元明清御窑雅蓄”专场,上拍一件元青花满池娇纹花口折沿盘,为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旧藏,直径28.5厘米(图1),成交价437万元。该盘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砂底泛火石红色。盘心绘莲池图,莲花、荷叶摇曳多姿,生趣盎然。内壁绘缠枝灵芝纹饰,以八朵灵芝妆点内圆,折沿之上绘以卷草纹,外壁绘一周仰莲纹。纹饰繁复有致,与发色明艳的青花之色相得益彰,俊秀中见疏阔之气,堪称元青花佳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盘有别于寻常此类纹饰盘,传世多见绘“满池娇”,雅绘荷塘鸳鸯于盘心,而本品仅以写实莲花为饰,于粗犷之蒙元时期,愈显其清雅风骨。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荷塘鸳鸯纹折沿大盘,与本品类似。
无独有偶,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清乾隆御制紫檀百宝嵌屏风,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推出的一件元青花荷塘模印“满池娇”大盘(图2),直径41.5厘米,成交价299万元。菱口折沿,绘青花浪涛纹,动感强烈,内壁青花地留白模印缠枝莲纹,外壁对应绘变形仰莲瓣纹,盘心主题纹饰为满池娇图,前后左右绘饰四束出水莲花,妍花正茂,旁有茨菰、浮萍相衬。青花色调深沉蓝艳,深入胎骨,为典型高级钴料之特征。画笔灵动挥洒,气韵连贯流畅。
当然,作为一种并无政治内涵的美好艺术形式,它还会传诸后世,甚至王朝的更迭,也不会令它中断,尤其是在明清的彩绘瓷中,“满池娇”仍盛久不衰。这里再介绍几件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明清时期“满池娇”题材拍品。
明万历青花五彩满池娇大盆,直径46.5厘米,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大明·格古”专场拍品,成交价149.5万元(图3)。整器敞口,直壁下敛,造型简洁大气,其口径逾50厘米,气势非凡,胎体敦实厚重,釉色亮青滋润。外壁以五彩绘就“满池娇”图,设色秾美妍丽,画中鸳鸯两两相随,含情脉脉,畅游于荷塘之中,但见荷香四溢,浮萍散漂。其彩绘华美,笔意古拙,以矾红绘就荷花,妍花正茂,旁有茨菰、浮萍相衬,遂成“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致。
明隆庆青花五彩莲池鸳鸯满池娇纹碗,直径22.5厘米,中贸圣佳2017年春拍“藏珍——古代陶瓷艺术品及宫廷瓷器”专场拍品,成交价82.8万元(图4)。这件美国著名藏家C. Philip Cardeiro旧藏的小/江西九江碗,绘连池鸳鸯,颇有意趣。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清波环绕,鸳鸯戏游,神态惟妙惟肖,画面生机盎然,充满自然情趣。
清嘉庆斗彩荷塘鸳鸯纹“满池娇”小碗(一对),直径10.1厘米,北京中汉2014年春拍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品,成交价32.2万元(图5)。这对小碗的碗心与外壁均以斗彩绘鸳鸯荷塘图,布局精确而疏朗,胫部绘青花仰莲纹。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清同治至光绪粉彩满池娇云蝠纹大缸,直径59.4厘米,北京中汉2016年春拍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品,成交价23万元(图6)。这件大缸敦实硕大,胎体厚重,气势非凡,口沿绘锦地纹一周,上绘开光花鸟纹四组,外壁口沿处绘云蝠纹一周,下承凸起弦纹一道,上绘胭脂红彩草叶纹,腹部粉彩绘“满池娇”图,图中荷香四溢,妍花正茂,旁有茨菰相衬,浮萍散漂,鸳鸯两两相随,含情脉脉,畅游池中,白鹤仙逸,鹭鸶栖枝,遂成“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景。全器釉色亮青滋润,设色秾美妍丽,画笔灵动挥洒,构图繁而不乱,线条连贯流畅,更显含蓄柔和之美。
“满池娇”作为一种代表莲池小景的装饰题材符号,被认为是元明清时期彩绘瓷的代表纹饰之一。在不同时代,人们赋予“满池娇”不同的意蕴,但同一时代中的“满池娇”又能集百工之巧,在不同材质中演绎出永恒经典的图景,实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7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溪窑青花瓷器的纹饰特征和鉴定


玉溪窑青花瓷器属云南青釉青花瓷体系。元末明初,在中原陶瓷文化欣欣向荣的时候,地处边疆的云南也深受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影响,烧制出技艺独特的青花瓷器,并拥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瓷窑——玉溪窑和建水窑;到了清代,玉溪窑停烧,建水窑则改烧紫砂陶器,后被誉为建水陶。玉溪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正式发掘的云南青花瓷窑,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敦厚,纹饰题材广泛,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元末明初景德镇窑青花瓷器风格相似,在中国陶瓷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溪市博物馆藏的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瓷器,代表着当时云南青花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器型包括罐、碟、盘、壶、碗、杯、瓶等,造型朴拙,线条简练,纹饰繁多,其纹饰的内容及表现手法与景德镇如出一辙,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描绘对象,经工艺匠师在瓷器上巧手刻画,成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体现出玉溪窑青花瓷器的装饰特色,本文从中选择部分精品,就纹饰装饰作一番介绍。

一、瓷器装饰纹饰

1、植物纹

主要装饰在罐肩、腹、胫部,青花发色浓艳,富有层次和立体感,通过精密的布局来表现枝繁叶茂的画面,有莲纹、牡丹纹、菊纹、蕉叶纹、兰纹、松竹纹等。

2、人物纹

3、动物纹

二、纹饰特征

1、时代和地域风格

元明时期,玉溪地区各县是当时屯田的重点地区,大量汉、回、和蒙古军进入当地,不仅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玉溪窑就是在这种社会基本安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云南,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民族因素及文化氛围,使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都能在这里立足,互不影响,各自发展,因此云南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也呈现出地域化、多元化的特征,装饰手法基本承袭景德镇青花瓷装饰的风格,内容丰富多彩,讲究图案化,充满生动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这批青花瓷器除少数青花发色偏浓重外,大部分青花呈色清淡,多运用一笔点画的技法,呈色能表现出深、浅、浓、淡多个层次,既有精致的装饰感,又具有白描花卉的效果,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为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的典型特征,因为钴料采自当地且淘洗不精,青花发色青中泛黑、泛灰,略具晕散,不似景德镇青花瓷器发色艳丽。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其内容与景德镇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描绘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吉祥图案等,与人们追求吉祥寓意的审美风尚相符。这批瓷器涵盖了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瓷器装饰纹样的大部分内容,植物、人物、动物,此外还有一些吉祥图案,装饰图案主题突出,清新明快,意境深远,多带吉祥寓意。其中植物纹数量最多,动物纹、人物纹次之,植物纹种类有莲纹、牡丹纹、菊纹、兰纹、梅纹、松竹纹等,莲花和莲瓣纹的使用较为普遍,缠枝莲装饰于罐身,莲瓣呈并列状出现,莲瓣内多套绘水涡纹和如意云纹;莲瓣又分仰莲瓣和覆莲瓣,仰莲瓣多绘于器物胫部,覆莲瓣多绘于肩部。除植物纹外,人物纹的仕女及高士,动物纹的凤鸟、狮子、游鱼的造型和描绘技法也与景德镇窑相类似,反映着当时民间百姓的生活形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只是绘画技法较多表现出云南本地民间风格,粗率随意,质朴天真。

3、运用贴塑装饰手法

贴塑,多运用于罐的盖和腹部,有人物形、动物形、花卉形等,使得装饰脱离了绘画的平面效果,为瓷器增添了立体感和生动感,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贴塑手法的运用在这一批瓷器中并不普遍,使得屈指可数的几件贴塑瓷器显得尤为珍贵。

4、运用开光装饰手法

此批瓷器开光装饰手法主要运用在罐的腹部,器物上往往有4开光以至8开光,开光形式有菱形、花瓣形等,开光内部常见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及花卉动物等主体纹饰,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5、瓷器的文化艺术内涵

玉溪窑青花瓷器器型庄重典雅,装饰严谨,纹饰丰富多彩,呈现的并非华美、绚丽的装饰特点,而讲究实用和技艺相结合,烧造工艺简单而笨拙,主要功能是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是一种古老、传统、大众化的艺术,散发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纯朴气息。从瓷器的造型和纹饰中,显示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于死亡与安葬的极其重视和无比庄重,标志着元明时期玉溪、滇中南对于火葬、对于逝者的隆重关注和亲切祝福。传达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折射着深刻的佛教精神,反映着民间世俗的审美倾向,展现着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解读一件青花瓷器纹饰图案的内涵,不但可以了解当时玉溪窑工匠技师技艺的表现,同时也能领会当时社会存在的思想、宗教、习俗与审美的情趣,时代和信仰、文化和理想也升华、简化于其中。

玉溪窑青花瓷器见证了中原传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以及外来宗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透过这些古老的艺术品,古代工艺匠师的智慧和才华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引领我们重温和挖掘其久远的魅力,并对其进行多方研究、探讨和论证,在玉溪窑青花瓷器的制瓷工艺领域中去发现其醇厚的文化价值。

从青花瓷器纹饰和绘画风格鉴别瓷器年代


青花瓷在元朝达到了顶峰时期,其实从唐代就有青花瓷了,只是原料和工艺不同而已,每种瓷器都有时代特征,从青花瓷器纹饰和绘画风格鉴别瓷器年代。从青花瓷的胎、釉,以及历代的器形了解了青花瓷的相关演变历史。

唐代青花

唐代青花瓷器的主要纹饰为三种类型:

1.花草流云纹

有宝相花、团花、莲花、芍药、三角形花叶、如意形卷云纹,这类纹饰取材于唐代的金银器、铜器和丝织品。

2.动物昆虫图案

蝴蝶、蜜蜂、鱼纹图案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器中比较常见。

3.几何形图案

主要是菱形和双重菱形图案,这与唐代巩县窑绞胎陶枕和三彩陶罐上的图案非常近似。唐代青花纹饰采用单线描绘,布局疏密相间,写意、写实兼具。

宋代青花

宋代青花瓷器以折枝花卉纹为主。绘画风格比较写意,布局疏朗。与明代洪武民窑风格相类。主要纹饰有鸡冠花、山菊花以及抽象的圆形花朵。

元代青花瓷器鉴别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样,绘画也非常精细。图案层次较多,可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边饰)二种:瓶、罐、碗的腹部,盘、碟的内心为主题纹饰,其余部位绘辅助纹饰。常见的主题图案有二类:

1.植物纹

松竹梅、缠枝牡丹、莲花、番莲、菊花、牵牛花、芭蕉、灵芝、山茶、海棠、瓜果、葡萄。

2.动物纹

龙、凤、鹤、鹿、鸳鸯、鹭鸶、麒麟、狮子、海马、鱼藻。

3.人物纹

萧和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尉迟恭单鞭救主、昭君出塞等。

辅助纹饰有卷草纹、锦地纹、回纹、钱纹、海水江芽纹、蕉叶纹、莲瓣纹、如意云纹、杂宝纹等。

元青花瓷器绘画风格写实,布局繁密。

明代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器纹饰受当时绘画流派的影响。以写意画为主,既无工笔画之呆板,又无图案画之拘谨。以豪放、潇洒,笔意酣畅纯熟的绘画风格为主流。纹饰题材有植物花卉、山水人物、动物瑞兽、神仙道佛、诗词文句、吉祥图案等多种类型。

清代青花

清代青花瓷器纹饰,同样受到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官窑瓷器纹饰趋向图案化,规矩而刻板,用笔非常细致,瓷器构图过于严谨、繁密。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披麻皴法,中期以后则改用斧劈皴。

元明清瓷器的鉴定要领之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

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也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成化斗彩,虽然色泽鲜明,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例如康熙瓷器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器纹饰中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保山出土民窑青花瓷的鱼藻类纹饰鉴赏


鱼藻纹,是指水藻类纹饰的统称。狭义的鱼藻纹是指荷塘莲藕渔池纹,在花卉纹饰中,“莲”是指水面之上的“荷花”,而在鱼藻纹饰中,“莲”则指水及水下之“莲藻”,其与渔池海湖、水禽鸳鹭相连,故称“渔藻纹”,也称“鱼藻纹”或“海藻纹”。因“鱼”与“余”同音,有“富贵有余”、“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之意,因此鱼纹或渔藻纹是青花瓷中较为常见的主要装饰纹饰。而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渔藻纹应包括与水、水池、池塘和海洋有关的水及水类动植物纹饰,它包括水纹、水波纹、海涛纹、涡漩纹、鱼纹、鸳鸯纹、螺纹、鸭鹅纹、海马纹等。本文介绍的保山出土青花的渔藻类纹饰即是指广义上的渔藻纹。

赏介渔藻纹应首先从水波纹说起。人类对于海洋的向往自古有之,水波之上、怒涛之巅的感动和憧憬织就了一幅幅壮丽的艺术画卷,最终汇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中国渔藻吉祥文化。水波纹是波形纹中的一种,其形象摹拟水流动态,表现海水、海涛或波状涡旋效果,配之以鱼、水禽、飞马和舟楫(图1-3)等,表现出生动灵活的艺术效果,是陶瓷器上的传统纹饰之一。在保山火葬墓群中出土的明代以前的地方窑口的黑陶、灰陶、绿陶和青釉火葬罐和瓶中多有此类波状线条纹饰,而在出土的明代的民窑青花瓷绘中则多表现为海水龙纹、水波海马纹、鸳鸯戏水纹、“鱼跃龙门”纹、“一路连科”纹(图4-7)等。

保山出土的民窑青花瓷上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渔藻纹是“荷花纹”。荷花纹是莲纹中的一种,《尔雅·释草》说:“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又说“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屈原《离骚》中又说:“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因此,荫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荷花纹就是把荷叶及花绘于碗、盘、瓶、尊等底部和外壁部的一种青花纹饰,表达“因荷得藕”(因和得偶)或“莲生并蒂”之意,其绘法多类似于折枝花卉技法,即“取荷一段,连片绘之”。而在表现手法上则又分为“绘荷花”和“荷花留白”两种。“绘荷花”为明代青花瓷作的前期绘法,是“一笔点画”和“侧笔平涂”的具体体现,即采用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技法,取荷叶及花一段,在碗底或碗外壁处用青花料连片绘作,使青料作为荷花及叶的绘作纹饰展现出来(图8-9)。“荷花留白”技法始见于元代,多创绘于明弘治时期。当时青花绘工因“勾线”和“填色”分工种后,“勾”与“绘”分离,绘作就把荷叶及花的部分勾出边线,用青料填绘空白处,把需绘的荷花及叶的部分以白地的方式留绘出来(图10-11)。其因所绘白地荷花更能表现花之“洁白”而在明中期及其以后被较为广泛地运用,并逐步延伸和影响到中国传统的书画绘作中。

狭义的渔藻纹是民窑青花瓷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纹饰。在保山目前已知的出土青花瓷纹饰中,狭义的渔藻纹碗通常表现为两种结构形式:一是在青花碗内、外壁处同绘多相单丛渔藻,使之环绕圆形坯体而构成图案,表现“枝繁叶茂”和“本固枝荣”的寓意;二是在碗内壁处绘多相单丛渔藻,而外壁处绘青花缠枝莲托八宝图,表达“并蒂连心”和“同命富贵”之意(图12-15)。还有另一类渔藻纹则由荷与鱼或水禽类动物组合,表达富贵有余、喜结连里等吉祥寓意。如,绘一丛荷加一个鹭鸶,表达“一路连科”的科举祝福;加两个鹭鸶表达“路路连科”之意。再如,绘一荷丛与一对鸳鸯,表达“福禄鸳鸯”或“鸳鸯戏荷”之意;绘一丛荷加一鸭或一蟹,表达科举高中“一甲一名”之意;绘荷莲与双鱼表达“吉庆有余”或“年年有余”之意(图16-20)。这些青花瓷作中的吉祥具像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在富贵、中举与爱情等方面的向好之情和爱美之意,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精华再现。

在广义的渔藻纹中,有几种纹饰是需要特别说明的。一是螺纹。螺纹又称螺蛳纹,是保山出土的青花瓷器中最常见的一种纹饰,其以碗内底部单绘螺蛳为特征,并多见于碗类生活器,俗称“螺蛳碗”。“螺”是佛教“八瑞相”之一,又称法螺或右旋白螺,其原身是古印度战神手中的号角,是驱除邪恶、使人避开自然灾祸的吉祥瑞物。自然界中真实的螺壳壳口一般为左旋,因右旋白螺十分罕见,为此而被视为佛教祭祀仪式中的吉祥瑞物,象征着施颂佛法、祈福吉祥之意。在中国,螺与“长寿”、“安康”相对应,有“福寿螺”、“吉祥螺”之称,是祈福健康长寿、平安吉祥之瑞象,因此被民窑青花瓷绘大量运用(图21-22)。一般而言,螺纹不单独作为主体纹饰使用,其通常以碗内底绘螺蛳为标识,外壁绘其他主体纹饰来配用。在保山出土的螺蛳碗中,常见的有青花海马螺蛳碗、青花蕉叶螺蛳碗、青花绶带螺蛳碗、青花草虫螺蛳碗和青花人物螺蛳碗等(图23-28),青花绘作较为粗糙,少有精品,但在出土瓷器中所占比例较大。

二是青花海马纹。海马纹系从元代舆服制度中帝王仪仗旗帜上的白马纹移植而来,盛行于元及其之后的明代。海马又称“白马”或“玉马”,特征是“脚踏海水、两膊有焰”。《元史·舆服二》记述:“玉马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白马,两膊有火焰。” 在元及其以后的瓷器装饰中,常在瓶、罐上部和碗外壁面上绘白马海水纹,俗称“海马纹”。其以海水、火焰的具像绘制“马”之腾跃逾越之神奇,寓示乘风破浪、无所畏惧之胆识和气度。如保山出土的“大明万历年制”款青花团龙瓶颈肩上所绘海马纹(图29),绘数匹海马旋颈奔腾,两膊火焰上飘,神采昂扬,并配以蓝线勾画的起伏不断的海涛,加强了白马的神奇感,使海马形象更具神异色彩。再如,青花瓷碗外壁上所绘海马,马首前倾、四蹄弯曲、烈焰飞扬,海马之神异形象跃然瓷上(图30-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19 16:31 , Processed in 0.0566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