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7|回复: 0

元青花鉴定快速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7 07: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青花,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一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 青花鱼莲纹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另外,青花瓷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土和青料烧造。现在古瓷界讲的元青花和对元青花的鉴定,一般都指景德镇元代青花瓷。


元 玉溪窑青花玉壶春瓶


下面就元青花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青料、纹饰、工艺等方面的鉴别,做一些简要介绍,方便大家对元青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首先是器型,冯先铭先生说过:造型与纹饰是鉴定瓷器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两方面,鉴定的可靠系数即可达85% 。


元青花的器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变化的,是断代的重要依据。有些器型通过传承演变具有前朝遗风,例:梅瓶、玉壶春、蒜头瓶等宋代就流行,蒜头壶青铜酒器从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元青花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是祭供专用器,少量为装饰器。比较常见的罐类有:大、小罐,包括盘口兽首罐、盖罐、两系、四系罐。瓶类:梅瓶、葫芦瓶、象耳瓶、蒜头瓶等。壶类:玉壶春、执壶、盖壶、四系方壶、扁壶、龙凤壶、凤首壶、卧壶等。盘类:大、小圆盘、大、小菱口盘、折沿盘等。还有大、小碗、蝶子、小盒、高足杯、三足炉、脉珍、花觚等。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重、型大、雄浑。但也有超出想象精制到薄如蛋壳,光照见影的小碗等。由于古代制瓷是师徒授受,代代相传,注重器型的审美,因而比例谐调、圆润流畅,有精、气、神。


罐的造型多数为口大足小,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形制。碗、碟、杯的圈足较小,足墙较宽、较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见凸乳,俗称”脐“,为元瓷特征之一。


元 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其次是纹饰,元青花的纹饰是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在装饰技法上,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元 青花飞凤麒麟纹盘


构图则大致可分为饱满和疏朗两类。饱满类型的装饰,无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布局繁满,层次较多,通常为三至九层,有的多达十几层,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元青花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


元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疏朗形式的装饰,讲究无论是圆、琢器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装饰画面疏朗,活泼自然。如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的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全瓶绘一条龙盘绕器身,画面简洁,给人以龙在无垠空间中自由飞腾之感,视觉效果极好。另一种疏朗纹饰是写实或写意的瓷画,画面较开阔。再有一些民间供器及殉葬品的青花纹饰就更为疏简豪放,用线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一气呵成,别具一格。


元 青花花卉纹鼎


元青花的纹饰中有几种较为规范,从而形成了元代纹饰的特色:


1.大花大叶,花卉纹饰在元时多以莲花和牡丹为主,其次为菊花。这三种花的花与叶的绘画形式比较固定,牡丹花叶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莲花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有一至五个尖瓣,大多数青花盘的外壁及瓶、罐肩部装饰有缠枝莲花纹,盘外壁莲花为六朵者较多见。菊花花叶为五叉的叶片。叶为满色,但花朵不填满色,且外部绘有较明显的空白边线。山石、海水、人物、动物纹等亦相类,纹饰内露白。


栀子花为元青花中独特纹饰,五瓣形小花小叶状缠枝花多用作边饰。有关专家论证此花别名蘑卜花,传说为佛喜爱的花。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双龙耳大罐


2.变形莲瓣边饰,俗称“八大码”,无论圆、琢器常以8个莲花瓣作装饰带,在每个花瓣内又加绘多种花纹,有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等。莲花瓣的画法元代风格较为明显,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内框细线一笔勾成,外框双勾后填色或粗线画成。粗线画成的分两笔,均从中间起笔。莲瓣肩部方折,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有的为一组、有的画二组,构成上下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装饰。除盘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莲瓣,均呈单体形式排列。明洪武时,除部分执壶和盏托外,瓶、罐、盘及碗的莲瓣纹边饰均呈并拢(共边)型、此后,这种绘法贯穿于明清两代。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


元 青花牡丹凤凰纹兽耳罐


3.元青花上的蕉叶纹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瓶颈和下腹部,常作边饰或纹饰间的装饰带。蕉叶纹多数作分开状、叶与叶之间留有空隙,少量为并拢型或叶与叶呈重叠状。明初以重叠状多见,偶见有分开的。宣德以后,蕉叶纹几乎不见有分开的,都为拼拢重叠状。此外,元代蕉叶的主脉,均以浓笔的粗线条表示,叶的中茎画至叶尖,一笔画成或两笔画成后填色。叶的边沿用细线勾勒后填色;入明后,蕉叶的主脉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叶主脉的粗实线条在视觉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元 青花马纹玉壶春瓶


4.如意云头纹(亦称”云头纹“、”云肩纹“、”垂云纹“)。元青花上的如意云头为中间粗两边细的三条线画成,二阶,三阶,四阶均有。云头内纹饰稠密丰满,有细小的花卉纹、海莲、折枝花、海水纹等,有些在此底上再画动物纹如海马、麟麟等,是元青花上极具特色的装饰,其他时代少见。云头与两云脚相交之尖头,指向呈前后相背形态。即,如意云纹两云脚间的尖头,与云头的尖头,方向相反,很少例外。而洪武,如意云的头与脚的尖头指向,均方向一致、亦绝无例外,并沿袭至永宣。成化起,如意云头的两尖头,既有朝向一致的,亦有相背的。


元青花如意云头有数种装饰方法:


(1)饰于器物上部的云头下垂(称云肩),饰于器物下部的云头上伸。一般由3个、4个或6个云头组成。


(2)饰于大盘盘心一周,云头向盘心伸展,云头间不相连,由6个三阶云头对称组成。


(3)由两个云头对接或4个云头相接组成“开光”,前者用于瓶腹,后者用于盘心。


明初如意云头以外粗内细的双勾线画成。云头间以简单的弧线相连而不用反向云头。云头缩小或大小相间分布。云头内绘简单图案,或折枝花或叶脉或填色。明初青花另有用单个云头开光的装饰方法。


元 青花云龙纹梅瓶


5.元青花上的回纹源自青铜器的云雷纹。单体绘制,自左上方起逆时针走笔,从外到内一般为套叠两框,也见单框。有变形回纹,笔画简化而不完整。明洪武时,回纹边饰由一正一反两方相连形式排列组成。明永乐以两方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式的回纹边饰。宣德以后,除少数边饰仍作一正一反两方相排列连外,多数回纹边饰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元青花缠枝花卉纹菱盏,青花双芦雁穿花纹菱口盘


6.元代龙纹的特点与历代有明显区别,表现霸气、张扬、瞪眼张嘴、肌腱发达、龙爪似刀、蔑视一切(龙眼正视、明代龙眼在一侧)。龙躯细长,且细颈,细腿、细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体态轻盈。 头较小,长鹿角,张口、吐舌,龙的下腭有须,上颌一般无须,但是,至正十一年铭标准器的龙上颌有双须,而此类带双须现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龙纹图案上十分少见。龙身鳞片分两种,以网状细鳞片多见,以留白大鳞片少见,后者龙纹更加精美。龙有背鳍,腹下通常无横纹带。胸与背部,常饰有火焰状飘带。肘部有长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龙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极为罕见。


元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7.元青花上的波浪纹应用于大盘的边沿、盘内纹饰间的隔离及花卉纹的底纹。边沿采用波浪纹的大盘一般为菱边。波浪纹由浪纹和波纹两部分组成。元青花上的浪纹以轻重变化的粗线勾勒,形状如“佛手”,如棕榈叶又如姜芽,称姜芽海水。波纹以极细密的线条画成,放射状或旋涡状,后者如人的指纹。浪与波之间有留白以增加空间感。有些波浪纹中加绘简笔朵花。由浪花与海水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在细线条描绘的海水纹中以粗实线勾绘浪花组成海浪纹饰,形成特色鲜明的元代海水纹。


元 青花留白花卉纹大盘


8.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下二上相接。无中心波谷曲线,明初卷草纹先画一中心波谷曲线,在上伸发卷草纹,明中期起,有不画中心波谷曲线的卷草纹。


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壶春瓶与出戟尊,其内口沿部位,常常加绘一道卷草纹或云头纹边饰。入明后,此类内边饰现象,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壶春瓶上,洪武以后消失。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碗


9.元青花上的钱纹饰于盘沿口和瓶口等处,有整钱组成的装饰带,也有半钱交叉组成的饰带。钱纹以外圆内方为基本造型,有种种变化。有些钱纹中的方穿画成菱形,菱形每边加一点,如菱形饰带画法。


元青花云龙纹食盒


10.元青花上的菱形饰带画于盘的口沿或作瓶罐纹饰的间隔。圆口大盘一段用菱形饰带装饰边沿。每一单体为两个菱形套叠,有的在其间填青。内菱形中心和四边各有一点。


元 青花鸳鸯荷花纹花口盘


11.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


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


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罐


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除上述纹样外,元青花的辅助纹饰还有鱼鳞纹、云纹、旋涡纹、三角带纹等形式。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元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螭龙小罐


元青花的低档仿品的纹饰一般都是画技低劣,照猫画虎,有的甚至东拼西凑,不伦不类。例如,把明代弘治莲瓣边饰和清代龙画在仿元青花器物上。这类低劣仿品容易识别,而高级仿品上的纹饰辩识就费事得多。高仿品的画师大都经过美术训练,有的还是陶瓷美术专业出身,仿绘元青花纹饰对他们来说是 小菜一碟 ,照着原件临摹,得心应手,甚或并不二致。


高仿元青花的纹饰仿真程度可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从纹饰内容看。图案画最容易仿绘,几可乱真;山石、花卉、树果以及动物也可以画的十分娴熟,真假难辩;人物画最容易露出破绽,要么照图临摹,行笔呆滞,缺少真品用笔恣意的流畅感;要么造型比例过分精确,表情异常丰富,充分暴露出现代美术师的人物素描功底;


第二,从绘画功力看。古代画师虽然自幼学习,或投师,或家传,但无论如何不可能具有现代素描、写生素养。故而虽则熟练自如,却缺乏准确之比例及透视关系。随心点染,神韵张扬,不求工整准确,只要活泼生动。现代仿元青花器在纹饰绘画方面恰恰没有这种扑捉简练、夸张传神、意趣无穷的特点。谙熟这些画技特点是辩赝识真的关键。因而,仅凭熟知书本上的理论和模式性的描述是不行的,只有长期反复的观察实物标本和可靠的图录,方能从感性到理性,悟出其中的差异,练就明察秋毫的眼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元青花存世量稀少,目前很难发现纹饰完全相同的器物,因此,面对那些画有世界各地馆藏名品纹饰的元青花珍品 ,诸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至正十一年铭象耳瓶等,请千万别当真,或问: 为什么只生产一件? 此说法听起来似乎理直气壮,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元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


如果说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肤,白细光滑的皮肤世人都喜欢。元青花所罩的透明面釉是承袭宋代景德镇影青釉而加改进的高温石灰碱釉。由于含铁量较高,釉色白中泛青,釉面不如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润,积釉处呈湖蓝色。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从釉质釉色上辨别元青花的真赝,只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观察釉汁的色泽。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亚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由于至正型元青花上所用的透明釉在配方成分、加工工艺上没有留下准确资料,现代仿元青花器的透明釉只能从色感、质感上照猫画虎地配制。因此绝大多数现代仿元青花透明釉釉色泛绿,在积釉处呈湖绿色而不是浅湖蓝色。最近看到有极少数仿品的积釉处呈湖蓝色。但有蓝的太过,同真元青花透明釉两相比较,便显得极不自然;


元 青花缠枝花卉玉壶春瓶


二是看釉中气泡的疏密大小与层次分布,以便分辨出是柴窑烧制还是气窑烧制。现代仿元青花多用气窑烧制,窑温易控制,窑内外温度均匀,烧制成品率高。但由于柴窑和气窑在烧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时间差异和升温曲线的巨大区别,现代气窑无法完全重复瓷器在柴窑内烧制时的复杂甚至极其微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特别是釉中气泡的疏密大小与层次分布表现。现代气窑仿品釉中气泡小而密,缺乏通透层次感;而柴窑烧制品釉中气泡则较之稀少疏朗,气泡空间隙大,大、中、小气泡都有,且分布有层次感。柴窑产品釉面质感活而水灵,气窑产品釉面质感死而呆板。这种感觉是原于釉面中气泡对光线反射的无序性和有序性两种不同的物理效应。


元 青花孔雀牡丹纹罐


元青花的多数胎骨为高岭土掺瓷石,称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时,繁昌窑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发明了此项配方。由于生产元青花的窑口不同,胎骨的特点就各自不一。经过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能够较大程度控制高温变形,保证大件器物的成型率。虽然得到了优化,但仍受到当时原料加工水平的限制、胎质、胎色表现出以下的特征:


一是白而不细,制瓷原料优良但用水碓加工,手段比较落后;


二是粗而不松,胎土颗粒较粗但烧结紧密;


三是腻润不干,胎泥经过陈腐工序,不但提高了可塑性,而且烧成后胎质滋润;


四是胎内多有微小洞隙。






现代仿元青花器已无法获取与元代麻仓土成分相同的高岭土,多用工业化机械加工的胎泥制坯。这种胎泥由于用球磨机碎料,真空练泥,没有陈腐过程,因此烧成后的仿品胎质过于细密,胎内没有空隙,胎体比重大,手感沉重,露胎面细白无砂隙。近几年来为了在制泥工艺上仿古,景德镇周围许多瓷石、瓷土产地的江边河畔又出现了一些用水轮作动力的水碓制泥作坊,专门向仿古瓷作坊提供泥料。椐一位行家里手介绍,这类泥料比机制泥料有性,好用的多 。但无论如何,用这种缺少长时间陈腐工序的泥料烧制出来的仿元青花瓷在露胎处仍显干涩,没有元青花真器露胎处那种粗而不干、润腻不涩的质感。当然,这种感觉不是看了文字就能立马掌握的,要多摩挲元青花的标本,才能找到感觉。








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口料,是与古波斯贸易用瓷器、丝绸、茶叶、交换或购买的。近年组织过中国专家赴土耳其参观托普卡比宫珍藏元青花的蒋奇畦女士考证,它就是产于伊拉克的萨马拉青料。苏麻离青属天然矿物料,主要特点是高铁低锰,并且含有砷等微量元素,有不规则黑褐色的斑块或锡光点片,并有凹凸感,有晕散、下沉、聚集丝、网、珠点的现象。有的流淌,还有的泛紫色。青花发色具有青翠浓艳、深浅不一的效果,有的能产生水墨画的艺术。由于是天然矿,矿脉、金属含量不一样,提炼使用效果就有区别。


元 青花瓜果纹棱口大盘


国产料是低铁高锰,不含砷等微量元素。发色灰蓝、浅淡、也有蓝黑色,重笔处有蓝褐、红褐斑,来源于江西、浙江、云南等地。部分是使用混合料,由于画师在配比上随意性较强,以及受窑温、胎质、釉色的影响,青花发色的差异也很大。由于元青花钴料已绘画使用了700年,无论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枯、下沉现象。


元 青花印花壽字花卉碗


元青花所用的进口钴料在呈色上原本并不一律相同的,在不容的窑温下,因氧化或还原气氛的强弱差异,回出现多种呈色效果:有的色泽较深,有的较浅,有的晕散严重,有的较少晕散;欠火者青中代灰,过火者深蓝紫黑;烧成温度适宜、窑位上佳者呈色极靓艳,沉稳青翠。对比真赝,我认为最难仿的有两点:一个是苏麻离青料的特殊呈色——蓝中微泛紫,青中蕴淡绿;另一个是纹饰笔道中的色料聚缩现象。这两个特点应当是进口苏料中天然矿物的复杂成分(包括氧化钴以外的其他微量矿物成分)在特定窑温和气氛下烧制的特殊化学反应和合成效果。


元 青花花卉纹六棱玉壶春瓶


在真为对比上,一看铁锈斑分布得是否合理。铁锈斑是纹饰中青料浓重处铁离子大量聚集并经二次氧化所形成的,有其特殊的分布规律。仿元青花在化学青料中添加了较多的铁元素,烧成后也会出现铁锈斑 ,也会有闪闪锡光 。但是仿品的铁锈斑在分布上,有的太过, 铁锈斑的密度和浓度大大超过了苏麻离青料成分中铁的含量;有的是在纹饰绘制后再用人工配制的含铁量极高的料水二次复笔点染,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人为的制作痕迹,甚至在浅淡的青花纹饰上出现了原本不该出现的铁锈斑 ;


二看青花纹饰笔道中有没有色料的串珠状缩聚现象。这种色料的串珠状缩聚现象,不但在用浓重青料大片涂抹人物衣饰等部分时会出现,有时在用浓料勾画回纹等细线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多寡表现是同元青花制品的优良精美程度相一致的。越精良者越少,反之相对较多。某些仿品制作者想必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且刻意模仿,但效果极不自然;


第三,看青料想胎面的下沉附着现象。苏麻离青料比重较大,在烧制中若窑温正常就不会向釉面扩散,而是在釉汁底层发生晕散。侧看釉面会发现所有青料纹饰部分有下凹现象,只是青料极淡处不太明显。


元 青花花卉纹双系小罐


任何一种国产料,不管它淘炼得或精或粗,其色感都和苏麻离青料差别明显,容易同苏麻离青料在色感上混淆的是另外两种进口料——明代的回青和晚青的洋蓝 ,因为三者的呈色都是青中泛紫。但细心观察,这三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苏麻离青和回青虽然都是天然矿物料,但回青含铁量低,含锰量也不高,浓艳却无锈斑;回青和洋蓝都没有铁锈斑 ,都蓝中泛紫,但两者相比,回青沉稳耐看, 洋蓝却俗艳刺眼。


另外还有两个现象必须注意:一是不要把锰锈斑当成铁锈斑。二是不要把洋蓝当成苏麻离青。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花卉纹大罐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断制作,大多数是为三接四部,即:颈部、腹部、底部、成型后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艺。采用湿胎接法,多见器物接口挤出胎泥,也有规整合缝接口严密,不见胎泥外液。为了保证接口的牢固性,器内挤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显凸痕。器物内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内防渗漏刷釉或简单荡釉。足墙多数较矮,内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垫烧留下大小黑斑点。小件器还有垫烧留下细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见到古人浸釉时,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头印迹。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扁执壶


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机械制造,可见机械纹。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制作腹部都有内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见接口,有的赝品为了省工时,把盘口罐颈部接口对接在明显的上方位置,违背了时代特征。元青花梅瓶、玉壶春、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须有内接口,这才符合当时工艺。有些仿品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内施满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时出现非常少的罐内、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润。有些仿品器内接口有10毫米左右的带状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没有真器接口风干的特征。


还有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


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


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


“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


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现修正内壁那就是仿品。


元青花花卉纹盘


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由于元代制瓷工艺中普遍对器底出理比较粗糙,施釉后器底往往粘釉,因此瓶,罐底部烧成后往往留下少量釉斑。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仿品大都采用喷釉法,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底部无釉。为了制造假象,就人为涂抹假釉斑。真假釉斑的区别在于:真釉斑为器身刷釉后的底部粘留物,有的器物有,有的器物没有。假釉斑往往很多,且大片存在,这就弄巧成拙,露出马脚。真釉斑是在施釉工作台面上随机沾上的,多为小片。假釉斑是刷涂的或点涂的,可明显看出人为痕迹。


元青花双龙赶珠纹盖罐


从器底部的修削工艺来看,元代轱辘车转速慢,大罐、梅瓶修足粗,刀痕宽但很自然;现代用电动快轮,转速快,修足细,太规整。为了仿古,有的故意用宽刀深挖,但刀痕太宽太深,有太过规整,很不自然。元代器底无论大小皆平切,然后侧棱倒刀,圈足内墙皆外斜。瓶、罐一类大器不重修足,圈足较浅,足墙宽厚。现代仿品有的正面看颇能蒙人,细看底面,修足滚圆,内墙直立,刀痕细匀,一看便知是电动转盘作品。


元青花双狮戏球图八棱玉壶春瓶


元青花瓷器带款者极少,现藏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的一对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象耳瓶,有用青花书写的共计5行62个字:“信州路玉山县顺成乡德教里荆堂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对,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这属于专门写在供器上的供养款式,有供养人姓名及具体年代,对鉴别器物年代具有重要参照意义。至正为元末顺帝的年号,此对瓶应为元代晚期青花瓷的代表作品。


至正型元青花大瓶一对


已知的至正型元代青花瓷中,在制作过程中书写铭文于釉下者,除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那对至正十一年铭象耳瓶外,还没有发现更多被公认为有铭文者。但今年来随着元青花仿品的大量涌现,带有纪念铭文的元青花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什么“大元国廷佑x年”、“枢府公用”、“太禧公用”等不一而足。已发现的元青花真器上写有年款、铭文者非常稀少,凡见到有铭文、年款者千万要提高警惕!


见著录的还有“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名款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后至元戊寅五月”铭文的青花釉里红楼阁谷仓。“戊寅年”为后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


元 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


元 青花釉里红楼阁谷仓


蓝料直书“至正七年置”五字楷款的青白釉盖罐,“至正七年”应为公元1347年。“戊子年”铭文款的青花缠枝灵芝纹罐,“戊子年”为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


至正七年置”青花纪年铭文盖罐


江西萍乡市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双凤纹高足杯,杯内心书一青花“福”字。这种吉语款由元代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在民窑青花瓷中极为普遍。


元青花飞凤“福”字款高足杯


另外还有些元青花瓷在底部或盖里墨书一两个字,也有的在碗心以青花题词题字。1980年江西高安县窖藏出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底心草书“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诗句,诗意豪放,符合元人游牧民族的性格。


元·青花诗文高足杯


元·青花诗文高足杯


最后要提及藏于伊朗阿特比尔神宫的中国元青花器物。这些器物有的底部或胫部书写或钻刻阿拉伯文,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些阿拉伯文为伊朗阿巴斯王的名字或阿巴斯题的献辞,也有的为藏者符号。阿巴斯为16世纪的伊朗国王,将中国元青花献给神庙里收藏,可见伊斯兰国家对元青花的崇拜。但经伊朗专家分析确认,元青花器物上的印章式款为波斯文,推断是签名,有可能是工匠对自己作品的留名。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


元青花价值高昂,仿品也极多,上述常规特征的鉴定并不能保障收藏者在辩伪识真中百分之百的成功。中国的古瓷鉴藏活动数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辩伪方法,例如使用痕迹鉴识法,土锈水锈识别法,拉胎划痕检测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因此鉴别元青花的真伪知识积累是一方面,还需要实际尽可能的参观甚至上手真品,对器物的重量、手感等等方面都有直观感受并吃透,才能在鉴定时心中有数,减少打眼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5-7 10:25 , Processed in 0.05673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