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6|回复: 2

玉翠亭凝香亭原名毓翠亭和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3 18: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翠亭、凝香亭原名毓翠亭和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邻。

两亭形制、构造基本相同。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玉翠亭曾增设门窗。比较别致处是两亭的瓦是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

玉翠亭

玉翠亭原名毓翠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东北、西北隅。周围修竹作衬和园墙相l邻。

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玉翠亭曾增设门窗。比较别致处是两亭的瓦是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

凝香亭

凝香亭原名金香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位于御花园的西北隅,和玉翠亭相对称。凝香亭现无匾额。

凝香亭为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三面是墙,光线不好,仅为环境中的点缀,实用性不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18: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宫廷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在美学上的对称和均衡艺术的效果上,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皇宫御苑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宫后苑,清代始名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多为明嘉靖、万历朝建筑。全园南北纵9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面积近12000平方米,是紫禁城内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宫廷园林。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殿、亭、楼、阁20多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掩映成景,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庭院幽深,院落苍松翠柏,繁花古木、秀石迭砌,山石盆景,亭台廊榭错落有致,立于其间,尽显清幽恬静。园内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横生。






御花园为明清两代皇帝、后妃玩赏游乐的御苑,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清代曾在此选秀女。
天一门
天一门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天一门”。 “天一”为星名,又为北极神之名,又喻“天一生水”之意。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亦有祈求平安之意。


天一门主体由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工艺考究。正中单洞券门,内装双扇朱漆宫门,门上嵌纵横各9路铜鎏金门钉。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绿琉璃仿木结构椽、枋、斗栱。天一门两侧各出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盒子与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精美。门前左右陈列铜镀金獬豸各1,御路正中设青铜香炉1座。门内正对连理柏1株,枝繁叶茂,苍劲古朴。


钦安殿
钦安殿是紫禁城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宫殿,是御花园的主体建筑。钦安殿始建于明代,明嘉靖年(1535年)添建墙垣以自成格局。殿为重檐盝顶,坐落在汉白玉石单层须弥座上,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顶。殿前出月台,月台前出丹陛,东西两侧各出台阶。四周围以穿花龙纹汉白玉石栏杆,龙凤望柱头。钦安殿坐落在高1.88米汉白玉石须弥座台基之上,台基四周环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栏杆雕刻之精美,堪称紫禁城建筑之首。


殿前院墙正中辟门,曰“天一门”,为钦安殿院落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天一门”。 “天一”为星名,又为北极神之名,又喻“天一生水”之意。嘉靖年间紫禁城多次被火,嘉靖皇帝亲为院门题名,亦有祈求平安之意。天一门主体由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工艺考究。正中单洞券门,内装双扇朱漆宫门,门上嵌纵横各9路铜鎏金门钉。黄琉璃瓦歇山顶,檐下绿琉璃仿木结构椽、枋、斗栱。天一门两侧各出琉璃影壁与院墙相连,影壁的盒子与岔角部位饰琉璃仙鹤、云朵,做工精美。门前左右陈列铜镀金獬豸各1,御路正中设青铜香炉1座。门内正对连理柏1株,枝繁叶茂,苍劲古朴。
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朱棣,从北方起兵,顺利夺取大明政权,因此,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正是他的守护神灵。建造紫禁城时,他特意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修建了钦安殿。公元1420年,钦安殿与紫禁城同时落成。钦安殿内供奉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为道教中的北方之神。清代每逢元旦年节,都要在此设斗坛、道场,皇帝来此拈香行礼。钦安殿是一座与紫禁城同龄的建筑,600年前它与紫禁城同时落成是原地原状保留下来的最古老建筑,永乐皇帝把自己塑造成玄武大帝,端坐在大殿北部最正中的神龛中,后来来了一位笃信道教的嘉靖皇帝他修建墙垣大门后 钦安殿自成格局,也成了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一座道观。有人说钦安殿和玄武大帝一直在保佑着整座紫禁城的平安。


在紫禁城中,明清两代的皇帝们不是住在乾清宫就是住在养心殿,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却偏偏选择了一座并不起眼的宫殿钦安殿作为自己的寝宫,
朱高炽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的长子,明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日即皇帝位,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猝死于钦安殿,葬于十三陵献陵。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明仁宗朱高炽从政仅8个月,突然崩于钦安殿宫中。朱高炽之死十分可疑,一般认为是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有人说他是被太子朱瞻基害死的,还有人说他是色欲过度死掉的,也有人说他是服用了金石之药中毒死亡的。
在故宫中轴线上唯一没被大火烧过的建筑只有钦安殿。究其原因,有人说就是因为这座天一门的缘故,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说法。紫禁城的布局是按照天上星宿规划的,因此朱棣建造紫禁城时,北边除了钦安殿,还在钦安殿左右建七所以象征北方天宫七颗星宿,与北边的玄武门相呼应。明清两朝的皇帝都将钦安殿里的真武大帝虔诚供奉,使这座中轴线上唯一的神殿,能够完好保存下来。


绛雪轩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后依宫墙,座东面西,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前接歇山卷棚顶抱厦3间,平面为“凸”字形。门窗为楠木本色,柱、框、梁、枋皆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轩前的琉璃花坛颇为精致,坛内叠石为山,栽有牡丹等名贵花木。原来,轩前有海棠树5株,每当花瓣飘落时,宛若雪花片片缤纷而降,遂名绛雪轩。晚清时,慈禧命从河南移来太平花,代替了古海棠。太平花叶片呈长椭圆形,边缘有稀疏小齿,4枚白色花瓣,初夏开花,清香淡雅。花坛前竖立一木化石,上刻乾隆帝御题诗句。


养性斋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初名“乐志斋“”,清代改名为“养性斋”。平面呈“凹”形,它和绛雪轩的“凸”字形相对称。斋为两层楼阁式,座西面东,斋前叠石环抱。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飞龙在天”。楼下正中悬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清嘉庆、道光两帝时曾常来这里休息读书。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过。


御花园四周有亭四座:东北为浮碧亭、东南为万春亭、西北是澄瑞亭、西南是千秋亭,分别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万春亭
万春亭在御花园东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 亭重檐,上圆下方,合于“天圆地方”之说。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万春”,即天地长春之意。万春亭与花园西部的千秋亭相呼应,造型相同,成为一对。两亭都精美绚丽,可称宫内最美的亭子之一。


千秋亭
千秋亭在御花园西部,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 亭重檐,上圆下方,合于“天圆地方”之说。西方与秋季对应,故名千秋,即流传千古之意。


千秋亭与花园东部的万春亭相呼应,造型相同,成为一对。两亭都精美绚丽,可称宫内最美的亭子之一。万春亭和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
澄瑞亭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米,前出抱厦。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方亭内为金龙图案井口天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檐下龙锦彩画。


浮碧亭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亭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米,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座落于桥上。


四神祠
四神祠在御花园内钦安殿院落的西面,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供奉道教四神的地方。其建筑造型纤秀而别具风格,形制似仿道教八卦,装饰色彩绚丽。室内靠南墙砌砖台,是架供案奉安神牌的地方。所谓四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说是风、云、雷、雨神。


摛藻堂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东北部堆秀山的东侧。“摛藻”为施展文采之意。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室内放置书架,为宫中藏书之所。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四库全书荟要》曾贮藏于此。
位育斋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位育”出自《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各得其所,得以生养发育之意。
延晖阁
延晖阁位于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名为清望阁,清代改今名。阁座北面南,三开间,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有一暗层,黄琉璃瓦卷棚歇山顶。前檐明间开门,灯笼框隔扇门6扇,两次间为灯笼框槛窗。阁之上层迴廊环绕,玲珑轻盈。


清代宫廷从八旗遴选秀女进宫的活动在此举行。阁延晖阁高居宫墙之内,与花园东部的堆秀山形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局。这是一处供登临远眺的建筑,登阁俯视,风光绮丽,北望景山,峻挺葱郁。
皇帝和后妃游览完御花园之后经常登阁挥毫泼墨,吟诗作赋。清代乾隆、道光、咸丰等皇帝都留有吟咏此阁的诗句。清嘉庆皇帝将乾隆皇帝御笔书万余幅珍藏于此,并为此作了一篇《延晖阁记》。
阁下空地乃清代选秀女之处,清室规定秀女需出自满、蒙、汉八旗之家,首选满族。秀女的年龄为13岁至17岁,13岁开始参选,17岁以后称为“逾岁”,不再参选,可自由婚嫁。中选者就成为皇帝妃嫔的候选人,皇帝给予封号的即正式成为皇帝的妃嫔。有的秀女也会被指配给皇子皇孙或皇家宗室的子弟们为福晋。慈禧就是在17岁时被选为秀女。
堆秀山
堆秀山,明曰堆绣山,清乾隆年间改名堆秀山,位于御花园中东北部、钦安殿后东北侧,山北依宫墙,高约10米。堆秀山为一座人工假山,整座山完全是由奇形怪状的石块堆砌而成,堆山匠师们称这种手法为“堆秀式”,因此得名。


山正中洞门题为“堆秀”,山巅建御景亭。清代又在山间设喷泉石兽,为宫中现存唯一的水法设施。山的东西各有登道,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亭。
御景亭
御景亭高耸于御花园北的堆秀山上,是宫苑中眺望风景的绝佳之处。亭内天花藻井,并面南设宝座,亭外设石供桌。此亭为九九重阳节帝后登高之处。
凝香亭
凝香亭明嘉靖时建,原名金香亭。凝香亭为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凝香亭与花园西北隅的玉翠亭形制基本相同。
玉翠亭
玉翠亭,原名毓翠亭,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万历十九年(1591年)后重建。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
顺贞门
顺贞门位于内廷中路北端,为御花园之北门。始建于明初,原称坤宁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坤宁门移至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而改称今名,寓顺和贞节之意。


顺贞门乃内廷通往神武门之重要通道,无故禁开。明代若逢宫人病故,棺椁从顺贞门右侧之门送出。皇后赴西苑先蚕坛行祭祀礼或去往圆明园、寿皇殿等处均出入此门,皇帝有时亦经此门出入。清代后宫亲族女眷曾奉旨会亲于此,选秀女亦进此门。
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皇家御苑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造园之精华,在建造技艺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最高水平。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2018,一个人的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2020,一个人的紫禁城。香港:中华书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18: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拍花攻略之玉翠亭杏花
御花园西北角玉翠亭前的杏花是故宫的网红树,黑色的树干蜿蜒扭曲,洁白的杏花星星点点,颇有日本枯山水的韵味,再配上大红的宫墙以及玉翠亭特有的绿色琉璃瓦,色彩丰富,非常有冲击力。

这棵杏花树的花期大约是3月25日—4月5日,花期的故宫也是一票难求,建议提前一周定好门票,如果去不了当天可以退。

八点半进宫,不要在前面耽误时间,直冲御花园,可以先使用中焦段拍摄带地面落花的场景,如P2,机位位于故宫商店的东边墙根处。还可以带上整面红墙和汉白玉栏杆,如P3P4。等天大批游客赶到就只能长焦拍摄屋檐和花的对比了,如P5P6。也可以使用框式构图遮挡游客,如P7。会有很多古风模特在树下拍写真,如果你喜欢也可以蹭拍几张,我个人是不喜欢拍模特,所以只选取了模特的红伞和杏花搭配,如p9,也是另一番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29 00:16 , Processed in 0.06029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