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2|回复: 2

“三变”、”四奇”、”五美”、万众瞩目的建盏你了解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9 2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盏,宋朝时期福建建阳建窑烧制出品的瓷器,宋朝时期名声大震,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建盏的命运也经历了起落跌幅,现如今建盏再一次以华丽的身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成为收藏行业的”宠儿”,那么建盏的”三变”、”四奇”、”五美”,你是否知晓呢?

建盏”三变”1、 窑变
窑变,窑神赐予建盏最美的礼物,是指在建盏烧制的过程中,由于窑内的建盏所放的位置不同,接受到的温度以及气氛不同,釉水的变化也就存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花纹,这种变化属于釉水自身的变化,并非是人工能够控制和影响。窑变是否成功,听天由命,在入窑之前所有建盏颜色并无不同,出窑之后釉色万千。

2、 曜变
曜变,是众多建盏花纹中的一种花纹,是建盏品类的一种,其烧制的难度极大,目前世界上一些陶瓷学家,陶艺师在不断进行尝试,已经可以复烧。
“曜变”在古籍《君台观左右账记》有记载”曜变,建盏之无神神品,乃世间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目前,日本收藏有三只曜变盏,视其为国宝。

3、 茶变
茶变,指在建盏的使用过程中,受茶汤沁、润影响发生的变化,每天的变化也是各有千秋,各不相同,也可称之为”养盏”。

建盏”四奇”
1、 茶汤久热难冷
建盏,胎体较为厚重,采用正烧、高温烧制而成,口沿处釉较稀薄,底部聚釉。在建盏的内部有很多气孔,利于对茶汤进行保温,也有说建盏的气孔能够软化水质,气孔能够有效的吸附钙离子,软化水的硬度,使得入口的水质更加软绵可口。

2、 外形类似漏斗
建盏在器型方面,都属于底部小,口部大,外形与漏斗相似,极具美感,并非随意设计而成。建盏器型的这种设计能够将茶香充分展现,且在宋朝斗茶的大环境之下,建盏的器型非常适合进行点茶,斗茶,对于茶汤的观察也是非常的便捷。

3、 整体含铁量高
胎质具备以下特征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建盏,截面呈现黑色,黑灰色,黑褐色等,因含铁量极高造成;胎骨较为坚硬且厚重,对其进行叩击,能够发出金属声;胎质充满粗糙感,分布着很多颗粒;胎体中含铁量极高,不仅可软化水质,进行保温,而且保鲜效果也不错,有效防止变质。建盏釉料含铁量极高,因此幻化出精美绝伦的斑纹。

4、 万千斑纹,皆由天命
一千只建盏中就存在一千只不同的建盏,这些建盏所采用的原材料都是相同的,烧制工艺’相同,但在窑内烧制时,气氛不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斑纹,有流畅的兔毫斑纹,星光璀璨的曜变等,一切皆未知,出窑之后或许不尽人意,但每一只建盏都是绝无仅有。

建盏”五美”
1、 功能美
在饮茶之时,建盏能够发挥自身的保温效果,并且软化水的硬度,最大程度上展现茶香,夏季使用效果更佳,其还有很好的保鲜效果,且不易残留茶垢,便于清洁。

2、 器型美
建盏器型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尺寸的大小,比例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线条方面更是严格遵循要直不要奇的原则,造型简洁,成就了建盏非同凡响的美感。给人以稳重,挺拔,简洁的感觉。

3、 用料美
建盏所采用的原料均是当地含铁量极高的水吉当地红土,釉料也是当地含铁量极高的天然釉料。

4、 釉色美
建盏的釉色美并非富丽堂皇的美,而是一种低调极具内涵的美,在窑内自然形成,小小一只建盏,能够包容万千不同的斑纹,充斥着神秘与美感。

5、 工艺美
在不变之中追求变是建盏工艺的真谛,在窑内捕捉最美的影像,建盏斑纹的形成,更像是窑变在窑内进行作画,想要对斑纹进行细微的提高非常困难。建盏是土和火高度结合的艺术品,即使知道配方也并不能进行复制,因为烧制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究竟何为建盏之美,不妨说”三变”、”四奇”、”五美”一同构成了建盏的美,建盏的器具美,釉色美,斑纹美,千百年的匠心更美。
大师建盏推荐
黄美金·纯金星云杯




李达·精品鹧鸪




陆金喜·弘上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2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盏其实很简单,了解了这几个问题就算入门了!
建盏是什么?
建盏,指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烧制采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盏的特征
1、建盏可以说是黑釉瓷的巅峰。从釉色上分析,建盏属于铁系结晶釉;从烧成温度分析,建盏属于高温釉。
2、烧制建盏所使用的,是水吉当地所产、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含铁量达7%-10%)。不仅仅是胎土,建盏烧制釉也选择原产地当地的含铁高的天然釉料,单挂釉,一次烧成。
3、其他瓷器的纹样花式多是由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而来。而建盏的花纹,除了巧匠的技艺,皆由窑烧过程中天然形成。黑釉在炉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幻化出“可遇不可求”的花纹,呈现出变化万千、绚丽多彩之态势。建盏的代表釉色斑纹为兔毫盏,此外还有油滴、曜变、杂色釉等等。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让人痴迷。
4、建盏造型的共同点是碗口大,圈足小,状似漏斗。业内根据口沿、腹部和底足的变化,将建盏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类型。
建盏的历史
建盏,创烧于晚唐,兴于两宋,元朝后熄火600多年。在宋朝年间,人们喝的是压制成饼的研膏茶,因其建盏器型和质地适合点茶,其低调而变幻莫测的釉色又适应宋人审美,于是挟龙凤团茶的威名获得了从宋徽宗到朝廷百官的喜爱,上行下效,名动一时,建盏将黑釉茶盏推至宋代茶器的最鼎峰。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到斗茶所用茶盏,直指斗茶须用“盏色青黑、玉毫条达”的建盏,却只字未提宋代五大名窑及其他窑口。由此可见,宋徽宗在当时已经将建盏作为斗茶第一茶盏,并亲自为其代言。甚至被日本茶人传回日本,成为日本国宝!目前,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国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盏,含3件曜变盏,1件油滴盏。此外,英国、美国等国的世界级博物馆也均有收藏建窑建盏
二宋时期,建窑最长的龙窑达135.6米,窑宽1-2.35米。依山而建,头尾高差28.65米。堪称世界之最。有学者研究称一窑可达10万件。可见当时装窑是何等繁忙热闹,出窑又是何等壮观。
建盏烧制的难度
1、烧制建盏所使用的,是水吉当地所产、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含铁量达7%-10%)。而烧制建盏要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形成,胚体在此条件下,极易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虽然可以加石英颗粒客服这些缺陷,但是又特别容易造成釉面有颗粒凸起的毛病。其实也可选用含铁较低的粘土,可以提高耐热度,但是烧制出来釉面的斑纹效果不佳。(虽然釉面,尤其是口沿处釉颗粒突出并不算瑕疵,有的并不影响整体评级,但是有的朋友还是总觉得不是很舒服!)
2、建盏的烧制大多数釉色都需要在还原气氛下烧成,所以烧制建盏必需严格控制窑炉的含氧量,这对窑炉的密封要求极高。(为何建盏中褐色斑纹相对银色好烧?银色斑纹往往容易呈灰色、斑纹表面也易有脏污感,为何?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
3、建盏是正烧的,烧时外部只施半釉,给在窑内高温下流淌的釉留下空间,不至于一下流到底部产生粘窑。若釉流动性不大,就形成一圈不规则的聚釉。若恰到好处流成一滴珠状,有欲坠之势,就成“挂釉”,也就是咱们俗称的“釉泪”。高温之下,釉水会明显的向下流动,我们都知道,建盏必须施厚釉,若釉薄,纹理不现;若釉厚,则会容易形成黏窑。而且釉往下流动,口沿处釉会变薄,容易形成干口。(对于其他瓷器,干口属于瑕疵,可是对于建盏则不然!干口并不影响整体评级,与气孔一样,属于建盏工艺难以避免的现象。但是现在建盏工艺师可以以高超的技艺,降低干口的程度。所以理性对待“干口”,以后可不要让“干口”再无辜躺枪了哦!)
建盏价格的制定
确实,对于新接触建盏的朋友,感觉对于建盏这个价格跨度多少有点迷茫,今天简单说明一下:
1、看口径,当然我们都知道,口径越大,烧制难度越高,成品率越低,所以价格就越高,这个并不难理解。
2、看作者,因为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独特的釉料、独特的烧制方法,即便是同一师傅的作品,也不近相同。作家名气的大小不同,价格的浮动也会比较大,几百到几千块,甚至几万、几十万的都会存在。
3、最后判断这只盏的稀有程度,有没有瑕疵等等。这点很重要,同一作者的盏都会分不同的等级,当然价格也会差很多。简单说,同一作者的同口径的精品跟普品价格都会差不少。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建盏的定价并不是随便制定,要看口径、品级、作者名气、稀有程度等等诸多因素。还有比如柴烧往往价格更高、全手工拉坯因成本的增加也会导致价格的提高等等,所以要综合判断。
最后再对写一段吧:买东西,最浅显的道理便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你想用几十块钱或者说几百块钱,买到几千块钱的东西,并不是绝对不可能,只能说,希望很渺茫,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得懂行。看着差不多,其实有的差的多了。建盏建议新手还是从入手新的精品盏开始,随着自己对于建盏知识的逐渐深入,可以逐渐的入手高端一点的盏。记得,不要贪小便宜,有的盏40大洋就可以卖给你,有的建盏4000大洋都买不到,总是有原因的吧?选盏千万不能通货跟精品去比价,因为压根没有可比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2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会图部分(宋徽宗 赵佶)
我国古代的茶具历史悠久,早期茶的饮用相对粗放,因此茶具也以陶制为主,并存在着一器多用的现象,渐渐地随着饮茶的进一步精致化,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专用茶具。到了宋代,饮茶更加普及,上至王宫贵族,下到乡野村夫,茶饮已成为宋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人饮茶较之唐人更加细腻和精致,并且更讲究艺术化,点茶和斗茶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于是宋代的茶具又有了新的面貌。对于茶饮的神往则直接刺激了茶具的生产,全国各地的窑场林立,生产的茶具数量惊人。其中汝、官、哥、钧、定各窑生产的茶具,在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黑釉盏也以其清新质朴的特质而一枝独秀。
黑釉盏是宋代最典型的茶具之一,它是应点茶、斗茶的需要而大量生产的。黑釉瓷器在我国几乎与青釉瓷器同时出现,青釉瓷器的含铁量少于百分之三,而黑釉的含铁量一般在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九之间。汉晋时期浙江德清窑就以生产黑釉瓷而出名,到了唐代黑釉瓷发展很快,但均得不到官方的喜爱,但到了宋代,黑釉瓷地位得到了大副提升,成为贡品,特别是福建建窑的黑釉盏得到了宋皇室的宠爱。这不光同这一时期的审美取向有密切的关系,还同这时点茶和斗茶的饮茶方式有关。
斗茶图部分(刘松年)
斗茶的标准,一是看茶汤的色泽和均匀程度,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二是看盏内沿与茶汤相接处有无水痕,以汤花保持时间较长,贴紧盏沿不退为胜,谓之“咬盏”,而以汤花涣散,先出现水痕为败,谓之“云脚乱”。因宋人推崇白色的茶汤,故“宜黑盏”。“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大观茶论》中也认为“茶盏贵为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宋代的黑釉盏以建窑为代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代的贡茶苑位于福建建瓯凤凰山一带,龙凤团饼茶的生产也进一步刺激了建窑瓷器的发展。
北宋宫廷之所以舍近求远要南方的建窑进贡,除去以上原因外,是因为建盏还具备了其它茶具所不可比拟的诸多优点。
一是造型奇特而朴实,建盏规格以中小型居多,适宜茶水饮用,造型口大足小,使茶末易于沉淀和倾倒,适宜饮茶功用。
斗茶时,投茶量与用水量都有严格的讲究,《茶录》载茶与汤要适量,否则“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投茶量可以称量,但注水量则不好掌控。
建盏当中数量大宗质量上乘的束口碗,在口沿与腹部交接处的内壁有一道环形的凸圈,恰恰起了约束茶汤份量的作用,使汤水的份量可以控制在凸圈以下。
凸圈可以使茶汤就犯其下,点注茶汤过程中,一边用汤瓶注水,一边用茶筅环回击拂,手轻拂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这时盏中乳雾汹涌,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者绝佳,在斗茶的过程中,凸圈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二是建盏胎体厚重。斗茶须先预热茶盏,点注后也要保持一定温度。建盏胎骨厚重,铁质含量多砂粒细匀有致,可增强隔热效果,保持茶汤温度。
三是因为建盏釉色美丽,宋代茶汤呈鲜白色,点注时的茶水掀起阵阵白沫,在建盏黑釉的底色衬托下,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加上还有兔毫、鹧鸪、毫变等纹饰,从白色的茶水中透射出来,使茶汤绚丽多彩,令人赏心悦目。
下面就让我们一点点的揭开建盏的神秘面纱。
古窑遗址周边瓷器堆积层
建盏为建窑所制,建窑是我国南方的宋代名窑,遗址在今福建省的北部,具体位置在今建阳市东北境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南部与建瓯市接壤。
在历史行政区划的沿革中,建窑名称的由来,与建阳县无关,而是渊源于宋代建安、瓯宁二县治所所在的建州。
建窑兴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清代尚一度残余,这是建窑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
黑釉瓷器是以氧化铁作为主要着色剂的瓷器品种,它是从青瓷派生出来的。宋代建窑的黑釉瓷器,以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统称“建盏”,瓯的本义是碗,盏的本义则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说是小碗。
通过对现有建盏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将宋代建盏划分为三种规格,:1大型碗,口径在15厘米以上,2中型碗,口径在11-15厘米之间,3小型碗,口径在11厘米以下。
建盏造型的共同特征是大口小足,形如漏斗,但局部又有所不同,根据考古类型学的原理,从口沿入手,结合腹部及底足的变化,可把建盏区别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类型。
1束口碗,口沿曲折,外缘向内收缩,约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内壁则相应形成一周凸圈,依口沿、腹部的差异,分为三种。
2.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造型较丰满,依腹部深浅的差异分为两种。
3. 撇口碗,口沿外撇,弧壁。依腹部深浅的不同分为两种。
4.敞口碗,仅见一种形式,敞口,腹较浅,壁斜直或微有弧度,有中、小型器,口径与通高的比例多大于2:1
上述各类碗式中,束口碗,敛口碗,撇口碗在历次窑址发掘出土时数量都很多,因此它们都是建窑最典型的器物,其中束口碗最具特色,是建窑首创的上乘造型。撇口碗,敞口碗则是宋代流行的式样。
从成型工艺看,建盏的口沿较薄,唇部呈尖圆状态,制坯时口沿以下胎体逐渐加厚,至腹底部及足部最厚,大约是口部的2倍左右。碗体初成后经过修坯处理,口、腹交接部位旋坯痕迹较明显,在腹部与足部交接处进行旋削,用竹刀把多余的坯坭削掉,于是腹底部形成一周明显的棱脊线,这道棱脊线又可视作施釉时所预定的界限,即釉水所达到的标准位置线,简称施釉线。
对建盏文化不了解或者初识建盏的朋友们,很容易把敞口盏和撇口盏弄混,有时候也会分不清敛口盏和束口盏,细细观察只要找到每个盏型独特的特征,还是很容易掌握区分方法的。关于建盏的结构,主要是盏口、盏腹、盏底,盏底有足墙足跟,结构上不会非常复杂,但是每个部分的工艺都不简单。
// 撇口盏 & 敞口盏区别 //
—– ① —–
撇口盏 – 口沿明显外撇,盏沿弯曲明显
敞口盏 – 口沿利落,无明显外拐
—–② —–
撇口盏 – 盏壁线略有弧度,外型圆润,有曲线美
敞口盏 – 腹部较浅,整个盏壁的侧线很平直
// 撇口盏 & 束口盏区别 //
—– ① —–
-撇口盏 –
口沿明显外撇,盏沿弯曲明显,口沿内壁平滑优美
-束口盏-
盏沿下处必有一圈内折凹槽俗称注水线,
器型多为深腹,盏腹上部较陡,口沿仰折!
建盏形体规整,器物的口沿、腹部交接部位,线条衔接流畅,表面较圆滑,反映轮制技术水平是娴熟而规范化的,工艺上追求严谨的作风,充分体现了浑厚古朴的艺术韵律。
釉色是建盏最吸引人的地方所在,也是建盏制作当中难度最大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
成型后的建盏,采用蘸浸法施釉,从器体釉水的状况观察,它的施釉过程大体是:首先把晾干的碗坯倒置,用手捏住碗的圈足,取水平方向向下浸入釉浆,接近碗坯腹部施釉线处停留,缓缓来回转动,使坯体均匀地吸饱釉浆,胎釉互相黏连,然后从釉浆中取出经过风凉再装窑焙烧。
烧成后的碗体,釉水通常作垂流状,口沿釉药极薄,最薄的地方只有1毫米,呈赭褐色近似露胎状,口沿以下釉药逐渐增厚,腹内底中央与腹外底的釉药沉积最厚,有的可达7-8毫米,腹外底的釉药一般聚集至施釉线,形成一周圆圈的厚层,有一部分则因垂流过重的缘故而超越施釉线至腹底部及足根部,聚成圆珠状。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说,建盏“滴珠大者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建盏的袖,属于我国古代结晶袖的范畴,在窑炉焙烧的过程中,由于火候与窑温的不同变化,呈同出各种各样奇特的花纹,这种花纹,与一般的釉上釉下彩不同,它不是人工绘制的图案,而是釉水本身产生变化的结果,在陶瓷工艺学中称之为“窑变”。建窑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结晶釉的窑变花纹,但由于烧成的不可控性,花纹的形状也不可能固定于某一种形状,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建盏都具有窑变的效果。
烧成后的釉色复杂多变,归纳起来,可划分为黑色釉、兔毫釉、鹧鸪斑釉、毫变釉和杂色釉五种类型。
在这五种类型中,黑色釉是建窑的本色,一部分是纯粹的本色产品,大部分则以底釉的形态而存在,窑变花纹则从釉层中透出而浮现于釉面。
杂色釉是区别于黑色釉的副产品,一般没有窑变花纹或者花纹不甚清晰。兔毫、鹧鸪、毫变等都是成熟的结晶釉,具备窑变花纹的特征。
单色釉建盏主要分为两种。
一、黑色釉,黑色釉又可分为乌黑、绀黑和青黑三种。
宋 乌金釉
乌黑为纯黑色,乌黑如漆,表面非常光亮,后人称为乌金釉。
蓝黑,黑中泛起天青色,釉水滋润,是建窑的典型釉色。宋代文献中的“绀黑”,诗文中的“紫瓯”指的就是这类釉色,其中有一种深沉厚重的,宋代文献称为“青黑”,是建窑中的珍贵釉色。
二、褐、白、紫、青杂色釉,由于釉药在焙烧过程中,产生了黑釉以外的其它各种颜色。釉色虽然是非纯正的黑釉,但他们的釉药成份构成是相同的,只是变异的现象而已,在质量上多属次品,常见的有褐色釉、白色釉,紫色釉,青绿色釉。
宋 茶末釉
宋 柿红釉
宋 灰皮釉
宋 酱色釉
黑褐色釉,以黑色为主色调,但带有稍黄或泛红的色泽,光泽度较浅。
窑变建盏
建盏的窑变花纹,变化多端,但大体上可以划分兔毫、鹧鸪斑、毫变三种类型。
兔毫纹,是建窑最为流行的品种,在黑色釉层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像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故而得名。呈现的色彩有灰白、灰褐、黄褐、青蓝、蓝灰等,民间有俗称“银兔毛”、“金兔毛”、“蓝兔毛”等,其中心焕发银色光芒、纹理流畅的最为名贵。
兔毫盏的烧制过程为铁釉经过高温燃烧,铁结晶与釉向下流动,由于流动速度不同而在黑釉中透出状如兔毛细长的流纹。
野生灰兔
宋 兔毫盏
鹧鸪斑,鹧鸪是闽北一带的常见鸟类,其体似山鹑而稍大,通体羽毛呈黑色,分布着许多卵圆形的白斑,建窑工匠正是受此启发,创制烧造出类似花纹的黑釉白点碗盏。
野生鹧鸪鸟
说到鹧鸪斑建盏,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建窑瓷器所具备的高雅文化品位和独特的艺术韵味早在宋代就已把前来学佛的日本僧人所倾倒。
宋代天目山佛教寺院林立,东有昭明寺,西有禅源寺,东北有香云寺,享有“禅林之冠”的美称,吸引了许多日本僧人来这里修行,僧人们使用建盏喝茶并把它带回国,在日本被称为天目盏,伴随着日本茶道的兴起和独成体系,建盏被当作珍品受到推崇,武士贵族之间举行盛大的茶事,往往以拥有建盏为荣耀。
在日本,建盏被视同瑰宝,一直被当作珍品在日本的茶道艺术中赏玩、观摩和研究。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收藏天目碗的宝库,其数量之多,器物之精美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天目一词起初只是专称建盏,后来推而广之,成为黑釉陶瓷的代名词,一直使用至今。
建盏在日本的出现同时还给日本陶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相传日本人加藤四郎因不甘心其父仿造宋瓷失败,追随日本高僧来到中国,在福建学习制瓷技术五年,回国后,在今名古屋一带开窑,制作黑釉,闻名全国,被称为“濑户黑”“濑户烧”从而开创了日本瓷业的先河,被后人尊为日本的“陶瓷之祖”。
回到前文,在日本,14世纪后,有关茶道茶具的著述中,描写建盏斑点花纹时,出现了“油滴”、“曜变”、“星建盏”等命名,此类名称在我国的文献中却未曾见到,仍应归入鹧鸪斑范畴,但日本的相关命名,近来也被我国的陶瓷著述所应用,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所以,鹧鸪建盏又可以细分为正点鹧鸪斑,油滴鹧鸪斑,曜变鹧鸪斑。
正点鹧鸪斑:斑点呈圆形或卵圆形,呈银白、纯白、卵白色,圆点较大,分布较疏朗而错落。正点鹧鸪斑盏釉面白色斑点不论其尺寸、外观都与鹧鸪的黑底白斑的胸毛极相似,宋黄庭坚有“纤纤棒,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的诗句。
宋 正点鹧鸪斑
油滴鹧鸪斑:盏内斑点大小不一,呈银灰、灰褐、黄褐诸色,分布或密集或疏朗,状如沸腾的油滴,又好像水面上滴上油珠一样熠熠生辉。
油滴是建窑黑釉茶器中的名贵珍品,其形成原因也很复杂,因此存世量也不多,油滴的形成是由于铁的氧化物高温下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
有的油滴盏釉面呈现细小密集的斑点,在底釉的映衬下犹如夜幕中的繁星,而得名星建盏。
宋 油滴鹧鸪斑
曜变鹧鸪斑:圆点散布稀疏,而且有的相聚合成虫体状,焕发出彩虹般的光芒,由于具有特殊的光耀色彩变化而得名。
曜变斑广布于碗内壁,形状不甚规则,排列也无规律,外壁上可见到很弱的青紫色光彩,这种光彩是从器表薄膜状的黑釉表层中闪耀出现的,能够随着所视方向移动而移动,被称为“神秘的光芒”,斑点和青紫色光彩是曜变的基本特征,它是一种特殊的变异品种,极其罕见。
除了兔毫盏,鹧鸪斑外,建盏还有一种十分稀少的品种毫变盏。
毫变盏具备的三个特点:1.它是一种毫毛状的花纹,不同于通常的兔毫,2.它的花纹呈色与免毫常见的呈色不同,3.数量稀少。
毫变纹的主要特点是:呈条形或片斑状均匀散布,色彩有黄、红和橙褐色。
釉色的探秘
建窑黑釉瓷器的瑰丽奇特,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热烈的称赞和推崇。由于其工艺早已失传,通过近些年陶瓷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其烧成奥秘也逐步得到揭示。
1.胎釉形成有肌理,科学实验表明,建盏胎土采取的矿物原料有莫来石、石英、方石英及铁的氧化物,胎土的配方是含三氧化二铝的耐火红土与另一种可塑性较大的软泥合成,故有乌泥,紫泥之称。
其基本特征是含铁量较高,具备制成黑釉的良好基础,即使这种袖的铁含量不高,在建盏炉烧的过程中,也能够把胎体中富有铁的成份熔入釉中而带至釉面。
建盏的釉为古代石灰釉类型,酸性较多,黏性强,所以釉易厚挂,色调深沉。从铁的成份比例观察,兔毫釉大体上是由暗褐色的玻璃体构成的,在毛筋的表面或背面稍微向下密集排列着许多不透明褐色小球,但口沿处并没有褐小球,而是由褐色的小针状的结晶三氧化二铁组成,在陶瓷工艺学中,此类釉被称为分相析晶釉。
黑色釉、鹧鸪斑釉、毫变盏和杂色釉的胎釉化学组成与兔毫釉的化学组成是雷同的,它们所用的原料、配方也一样,只是由于烧成工艺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釉面形态。建窑瓷器是在龙窖中采用还原焰约1300度烧成的,这种持续焙烧约70小时左右,由高温冷却至1000度约20小时,如果烧成操作火候恰到好处就可以形成鹧鸪斑釉类中的油滴纹。油滴是气泡自釉中出现的痕迹,以此作为中心的三氧化二铁结晶而成。
在烧成油滴的过程中,如果高温缓慢冷却结晶形成的后期,温度突然升高后又迅速冷却,使形成的油滴中的铁的结晶进行微量溶解,受快速冷却的影响,在铁结晶体的周围形成薄膜,则会形成鹧鸪斑釉类中的曜变纹,但是这种操作的难度极高,成品率极低。
如果温度在烧成后期提高较多,则油滴散开釉层流动时,富含铁质的部分会流成兔毫纹,偶然也形成毫变盏。如果温度过高或冷却过快,就会使釉水下垂如漆,形成纯黑釉,无免毫纹现,如果温度太低或火焰气氛不当则褪变为其它杂色釉,这里有窑位偏差的远因,也有烧成技术常握不合时宜的情况。
2.龙窑结构的改进,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建盏是在龙窑的还原焰中烧成的,建窑的龙窑,一般是半地穴式的建筑,先依山坡挖出斜状槽,然后砌成长条形拱项和窑炉,看上去像一条斜状的卧龙。为了保障建盏的质量和提高数量,建窑的窑炉,经历了不断改进的过程。
宋代建窑黑釉瓷器的生产,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兴旺期 北宋早期,相当于10世纪后半叶;
旺盛期 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相当于11世纪至13世纪前半叶。其中高峰期在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相当于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前半叶。
衰落期 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相当于13世纪后半叶。
建窑流通的大体范围是:从宋朝都城汴梁、杭州到大陆东南地区以及东亚日本、朝鲜等国,其投放国际市场的时间,开始于北宋晚期,经南宋时期至元代初期为止。
与盛唐时期向往军功的博大文化气象不同,宋代是个重建孔孟思想体系的理学盛行社会,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闰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人的心境和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斗茶正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使用建茶和建盏品茗给士大夫阶层以无限的情趣,他们在其中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超脱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我国古代的饮茶艺术也因此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盏是一个美妙的社会文化载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0 09:53 , Processed in 0.08964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