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回复: 0

潇湘图|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在潇湘烟雨中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 1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潇湘图|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在潇湘烟雨中诗意地栖居

追本溯源,仅就“潇湘”二字而言,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就可不一般,《山海经》中就有“帝之二女(指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居之,是常游于江渊, 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这种的记载。而后历代关于潇湘的诗文曲赋蔚然大观,特别是屈原的《楚辞》诗歌中那种浪漫而悲怆的情怀的熏染,赋予了这一词汇更多扑朔迷离、缱绻婉约的意向,已然超越了潇水和湘江这种狭隘的地理概念,升华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心灵休憩地的符号,成为一种世外桃源性质的精神栖息地的代指。

而人文因素的加持才是传统山水画最突出的个性特点,正因如此,潇湘图在传统山水画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意蕴丰富诗意洋溢的图式乃是题中应有之义,很好地诠释传统山水画的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据宋代《宣和画谱》记载,五代时董源和黄筌都创作过潇湘图这一题材作品,而现今最早可见的董源所创作的《潇湘图》乃明代董其昌为之命名的,是否就是《宣和画谱》中所提到的潇湘图难以定谳,但就这副作品的开创性价值来说,这种笔墨情趣的流露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图式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笔墨情趣。在这幅作品中,以平远的构图方式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空旷悠远的感觉,远山缥缈,近水浩渺,山色空蒙,烟雨迷蒙,人物渔舟点缀其间,带有一股江南灵山秀水的淡雅婉约气质,蕴含着无穷的意境,这幅作品被董其昌称之为南宗山水的典范之作,在文人山水画中具有开一派风气之先的标志性意义。

潇湘图|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在潇湘烟雨中诗意地栖居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诗画一体同源,尤其是在宋代文人画渐渐占据上风的时代,这种借笔墨丹青山水来表达个人情绪的所谓墨戏才是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之所在。于是承接董源《潇湘图》的精神脉络,宋人在这类山水图式的创作中进一步拓展了这类作品的表达空间和美学韵味,在画面的呈现上更具有一种余韵绵延的特质,对后来这种图式的创作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使得这类图式在历史的流转变迁中不断地丰富这其中的内涵,以长卷或者册页的形式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面诠释了其中蕴含的“潇湘意向”。

就长卷的创作来说,南宋时期舒城李氏(一说李公麟)所创作的《潇湘卧游图》这幅一气呵成的煌煌巨制可谓是一个无上神品,将浩浩汤汤的潇湘山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灵动特质描绘的活灵活现而大气磅礴,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的意蕴展现的淋漓尽致,气吞云梦泽,卧游潇湘间,具有一种天人合一的超然风范。米友仁创作的《潇湘奇观图》《潇湘白云图》也是宋画中潇湘图长卷的代表,米氏家法的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潇湘山水的“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的特点,云山连绵、云烟泮合,在这样的画面背后,将文人画中的抒情性和写意性和谐率真地融合在一起,平淡直率的画面构成将潇湘山水的真趣、奇趣娓娓道来,直抒胸臆,趣味盎然,展现出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妙趣幽境。


而从册页的表现来看,宋迪的《潇湘八景图》见微知著,通过各具特色的代表性的构图画面的组合在一起,将潇湘全景中的精华晕染出来,这种诗情画意的表达更像是一首妙趣横生的绝句,与那种长篇古风式的全景潇湘图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韵味,每幅画面各有特色,构成一个天衣无缝的的整体,这样的的组合方式也成为后世潇湘图的一个经典的范式。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此有如下记载: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潇湘图|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在潇湘烟雨中诗意地栖居
宋 宋迪《潇湘八景图》

此后的历代的潇湘图画作,基本上都是遵循着这样两种构图模式。比如宋代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元代张元的《潇湘八景图》、明代董其昌的《潇湘白云图》《潇湘奇观图》、明代文征明的《潇湘八咏册》、明代陈叔起额王绂合创的《潇湘秋意图》、李士达的《潇湘八景图》等等这样的以潇湘山水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构成了传统山水画中独特的“潇湘景观”。特别是董其昌作为文人画南北宗论的开创者,他对潇湘图这一传统绘画样式的极力推崇使这一图式在山水画中具有一种超然的地位,他提出的“如画潇湘图,意在荒远灭没”等观点从画面特点上对潇湘图的特质的总结可谓一针见血,自此潇湘图成为文人山水画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构图,而有明一代的潇湘图在山水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潇湘图|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在潇湘烟雨中诗意地栖居
元 张远《潇湘八景图》


及至清代,潇湘图这一题材呈现出没落的态势,这与清政府的文化政策有关,潇湘图隐含的政治性的表达成了一种禁忌,于是画家在这种题材的创作中不自觉地绕道而行,顶多只是一种临摹仿作之类的作品,比如恽寿平的《仿米有仁潇湘图》、董邦达的临摹马远《潇湘八景图》《仿宋迪潇湘秋意》等,而罗聘的非典型的《潇湘图》更是一种以兰石组合而成,其名称应是后人命名而成。不过潇湘图这一题材在文人画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穿透力,但其政治性被逐渐稀释,从而具有一种更纯粹的个体生命体悟和情感表达的意味,近现代吴湖帆的《潇湘夜雨》、张大千的《仿董北苑潇湘图》等作品可以算是一种代表。

梳理潇湘图的前世今生,其蕴含的意向有着某种万变不离其宗的观念基础,但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交锋和融合中被赋予了更幽深的含义,最早可以追溯至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思想,不过在传统的中原为王的地理概念中,潇湘地区处在一种边缘地带,由此在历代文人的吟咏中潇湘这一意向又被赋予了一种放逐贬谪的思绪,这种混合叠加的效应,使潇湘图这一题材具有一种微妙幽深的意向,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独特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3 15:23 , Processed in 0.04118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