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9|回复: 0

绞胎瓷执壶我买第一件古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4 21: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绞胎瓷执壶我买第一件古玩

原创 三江居士


              图一为唐绞胎瓷执壶。

史话实说:
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创造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北宋靖康之变后失传。窑址有河南巩县窑、陕西黄堡窑、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山西浑源窑等。
绞胎瓷又称“绞泥”、“ 搅胎瓷”、“透花瓷”。它是将两种或几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在一起,相绞拉坯,制作成器,然后施层透明釉,再入窑烧制。工艺主要有整片绞胎和镶嵌贴面二种。
绞胎因泥坯绞揉方式的不同,纹理变化千姿百态。从目前遗存的实物看,有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等。每个器物因纹理的各异,而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并成为贵族的专用品。
实物实话:
       这是一件唐代黄釉绞胎执壶,高10cm,宽1.7cm。壶口竖起略向外撇。壶身上张下缩,耸肩浑圆;底平有粘土且玉化;端把弓张有力;流短促挺拔。胎为红、白、褐三色相绞;内壁手工痕迹明显。外施黄釉未到底足并有垂泪点。釉中透显黄、红、灰、褐、淡绿、淡白各色所形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纹理。纹理可见山水纹、河流纹、木纹、云纹等;釉面开片有土浸。形制古拙简约,结构严谨庄重,形像挺拔劲道。

              图二为唐绞胎瓷执壶口部。
夸白聊天:
          我买第一件古玩,是在1974年读高一的那个夏天。公社供销社土产(兼收废旧物品)门市部与我们卫生院(我乃医院子弟)相距只有三四十米远。门市部只有姚叔一人。他出生汉口典当行世家,擅夸(侃),属天上知道一半,地下全知的那种。我闲时常泡在他那儿看他收破铜烂铁、瓶瓶罐罐。每当我对某物感兴趣时,他便兴奋,以“懂不懂”开始,“上下五千年”之后,以“懂不懂”结束。他在我的眼里,简直是个神。
这天,他托着一把壶问:漂不漂亮?我瞟了瞟,答:既没盖,又脱釉,漂亮个鬼。他大惊失色状:你懂不懂?!当时施釉不到底,而且大多没盖。你看这壶口,有釉。有釉就没盖。这是地地道道的春秋战国的花斑纹陶执壶。古董。宝贝。懂不懂,你?!于是乎,从年代到形制,从制作到结构,从质地到纹饰,从用途到审美,他讲得有声有色。我听得神魂颠倒。
我接过“陶壶”,瞅来瞅去,掂来掂去,弹来弹去,嗅来嗅去。眼里怎么也没有姚叔那种美感。不过,在他津津乐道里,我似乎发现了苍桑和古朴,小巧和简约,随性和协调,柔和和刚劲,开片和土浸以及粘土的玉化;听到了弱弱的、脆脆的金属音;掂出与物体不相匹配的轻和坠;嗅出地下的土腥味……渐渐地不由萌升获得的想法。这想法,来自姚叔古董的诱惑和自己虚荣的蛊惑。

        图三为唐绞胎瓷执壶。
姚叔看出我的心思,问:六块,有吗?我吐舌,摇头。当时一斤猪肉七角八;一年的学杂费五块。六块钱,对于一个靠供养的中学生,无异于天价。但,我内心氧氧,怎么办,只有与他痞和癞。最终磨到四块。我跑回家,抱着聚葫芦返回来。哪知,聚攒几年的分分角角,一共才三块五角三。
冷场了。姚叔烟卷的火圈线向嘴唇直滚,浓烟从鼻孔里直冒,眼珠一动不动。他问:想想办法?见我闷声不语,他叹了口气,伸出手臂将桌上一摞摞的零钱拂入抽屉,手掌反着向我扇了扇,道:你个背时贴!拿去、拿去。好不容易收个好东西,公家才赚一块五角三。见我喜形于色,他正色地道:哎,现在批林批孔,你一定要藏好。懂不懂?别神吹武吹!管他同学、哪个,鬼都不说,更不能提我。引火烧身,懂不懂?!
这话如同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我突然感觉揣着的不是宝贝,而是烫手的山芋。在姚叔的催促下,我不由地猫着腰急急地离开。回到家,没敢吱声,取过洗脸的毛巾并包上香皂,到野外找了一处僻静的池塘。
我脱下衣裤,下到齐腰深的水里将“陶壶”里里外外、小心翼翼地擦洗了个遍。瘦了半块香皂,浮了半塘泡沫。“陶壶”耳目一新,黄的白的灰的红的绿的虽然绞得难解难分,但各自透出了原本的光彩。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神彩。我将瘦小的香皂塞立壶口,它竟然像一手叉腰、一手前指,具有大唐风范的“河东狮吼”。

        图四为唐绞胎瓷执壶底部。
这一雪藏,也因奔波劳碌,“陶壶”十八年未见天日。1992年,我调入省直一报社。古玩便成了情人。我在一本书里发现绞胎瓷器的图片和介绍,“陶壶”才现世。比对之后,我怀疑姚叔的判断有误。经过查阅资料和研究,我基本推翻陶壶说,春秋战国说等,认为是唐代的绞胎瓷壶。一次因采访,我带给省博一位老师看,他的原话是:古代哪有这玩艺儿,瞎搞的!我无语,只能颌首微笑。
几年之后,央视《寻宝》“走进湖北”。全国几位知名专家在省博物馆鉴宝并海选。我率夫人、儿子按规定各拿三件藏品排队求鉴。出乎意料,我们三人各有一件入围,其中就有这把壶。专家名之为《唐绞胎瓷执壶》。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到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境界似乎也适合古玩。
当初,我是一张白纸,有幸从姚叔手中获得这把“陶壶”。听也好,看也好,那就是“陶壶”。随着岁月的拉长,知识的积累,我在求证中明确了此壶非彼壶(陶壶)。它,终究是把老壶。姚叔看老的路径没有错,只是断代、辨质的一些细节出现了偏差和误导。纠偏修正、正本清源,不正是收藏者的使命,古玩的魅力吗?古玩,享受的就是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壶丑壶靓,壶老壶新,它就在那儿。我们评论它(古玩),它也在评论我们。明眼人眼里自然有杆称。老,是古玩的命根子。命根子没薅住,玩去玩来,玩的便是狗子日老壳,歪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0 00:12 , Processed in 0.04945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