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1|回复: 0

票证时代 物资少 票证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23: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票证时代  物资少  票证多



    粮票,只是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票证中的一种。

    为了应对物资紧缺,在粮票、油票、布票等推行之后,各地又实行了按工资比例随发日用工业品购货票、购货证、购货券等规定,把数十种商品列入凭票、券供应范围。比如食品类的,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各类禽蛋票,红糖白糖票,各种豆制品票,以及各种蔬菜票等;服装和各种日用品的票证更为繁杂,从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胶鞋票,到手帕、肥皂、香皂、电筒、手纸、火柴、蚊香等,应有尽有,一些贵重的工业品如: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机、冰箱等,更是一票难求。

    以上这些票证,多数是发给有城镇户口、吃商品粮的居民的,农民能发到的票证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如布票、棉花票、胶鞋票、肥皂票、化肥票等。有的票还规定了等级,比如“香烟票”,一般按季度发放,城镇居民平时只能供应低档次的“乙级”或“丙级”香烟若干包,节日才能供应“甲级”香烟。烟票上清清楚楚地印着“几等烟几包”。什么样的商品,就用对应的票证去购买。

    当时有种说法是,中国人看到商店门前有人排队时,总要跑过去占个位置,然后再问周围的人排队是买啥?这种购物的习惯也许正是来自票证制度。因为物质短缺,所以购物就像打仗一样,非去不可,哪怕有票证,不排队似乎都买不到东西。居民走在路上,只要见到有人在排队,便赶紧排在后面,然后再问排队的人卖什么。如果正是自己想要买的,便非常庆幸,即使是自己身上没有带票证,就先告诉排队前后的人,给自己留着位置,再想办法回家去拿票证;如果是已经凭票证买过了的,无法再购买,则怅然若失,但也不急于离去,而是四处张望,见到熟人,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送个人情。尤其是每到月底、季末,许多票证按规定的时间快要过期的时候,各个商店门前排队的人总是密密麻麻,人头攒动,有的排成两个队,有的排成三个队。其中有许多人并不是非买不可,总觉得有票证不买,浪费了票证太可惜,于是也加入排队行列。

    当然,粮票是票证之王。当年城镇居民迁徙户口时,有一个特殊的关系叫“粮油关系”。对于已经拥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来说,倘若想调到另一个城市去工作,除了要办理户口转移手续外,还必须办理“粮油关系”的转移。没有“粮油关系”,就没有办法买粮吃饭。而粮店职工的繁忙和辛苦,丝毫不亚于现在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居民买粮时,首先要求对方出示“粮食供应证”来验明正身。卖出的粮食或粮食制成品时收回的粮票,工作人员会将它贴在报纸上,攒满一张报纸后,再刷上一种紫色的涂料,以防止被人重复使用。在一些地区,下发各区县的粮票都有专门的运票车押送,有时还由武警押送。收回的粮票也有专人清点,按规定时间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销毁,负责监督销毁的人,要看着所有粮票打成纸浆了才能离去。由此可以看出,粮票的使用和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29 06:39 , Processed in 0.04437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