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8|回复: 0

军人家庭的票证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23: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人家庭的票证故事

在收拾我书房的柜子时,无意中看到了几张夹在书里的粮票、布票,勾起了我对那个年代的回忆。想到了在那个年代的许多和票证有关的事。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城里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家家都是一大堆孩子,人口多,吃的就多,穿的用的也多,是那个年代的一大特征。不知怎的,那时的生活就是艰苦,有的是父亲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人,条件好一点的是父母两个人工作养活全家。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

每年的年初,单位就开始收户口本,我父亲因为是军人,所以家里的户主一直是我母亲,户口本上也是母亲加我们四个兄弟姐妹。上面一收本就知道要发票了,票证是按人头发放,领回来的各种生活票证,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放在高高的柜子上不许我们乱动。在家里,有一个专门夹票证的本子,里面夹的是政府发放的粮票、油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鸡蛋票等各种票证,一大张一大张的,花花绿绿的,除了户口本和粮本,就属这些票证值钱了,那可是一家人的命根子。票证纸张极差,大小不一,印刷粗糙,极易仿造,而且各省、自治区的票都不一样,可在那个年代没人敢仿冒。每次该用什么票时,母亲就用剪刀从一张(16开)大的票证纸上细心地剪下所需要的。这些票平时都是母亲算计着用,有的是积攒在一起用,有的则必须按规定的时间用,在我的记忆里,家里的票证似乎每年都有作废的,当然吃的票证是绝不能让它作废的,但当时物资短缺,有了票证并不能保证能买到东西,过了期限就自动作废。常常会出现排长队、走后门。孩子多了就显出这方面的优势,一到星期天,排队的人群里很多都是拿着小凳,穿着补丁裤,手里攥着票钱的小孩的身影。

  在我家里,布票用的最少,可母亲却舍不得让它作废。到年底只要是男孩能穿的布料全都扯回来,一年积攒的布票只能扯几尺蓝卡其布,不能为每个孩子做新衣,就存着,等攒够了能为所有的孩子们做新衣为止。每年春节前,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把裁缝请到家里,为的是让孩子们都能穿上新衣。大年初一的早晨,一睁眼,在我们的床头是母亲头一天晚上悄悄放置的新衣。如果遇到布料不够,就把父亲的军装改改,做成又宽又大的外套,因为哥哥个儿大,军装自然就是哥哥的,这总让我和弟弟老大的不高兴。穿军装在那个年代是让地方孩子非常羡慕的一件事。等哥哥长个了,就留给我穿,我长个了就留给弟弟,因此,老大永远都穿新的军装,老二穿旧,老三补丁是优良的传统。可在我家里,就属我穿父亲改过的军装多,哥哥十五岁就当兵走了,弟弟还小。在我珍藏的儿时照片里,有一张是我们兄弟三人的合影,都穿的是父亲的军装改做成的衣服,成为我永久的记念。

  在当年的众多票证里,孩子们能经常拿到手里的就是肉票了。平时大人工作忙,只有等到星期天才能改善伙食,吃到有肉的菜。可上街排队买肉的差事大多是由孩子们来承担的。有时星期天,天还没大亮,母亲早早就把你叫起去肉店排队,一再叮嘱不要买太瘦的肉,可每次不论肥瘦都不能让母亲满意。

我班里有一个女同学,因为父亲是猪肉店把秤的,可神气了。别看她长得不怎么样,特受人巴结,连老师也要对她手下留情。要想买到肥点的肉或是逢年过节能买到猪头、猪蹄什么的,和这样的人家有关系那就大不一样了。那年月,如果拜年提一个猪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礼物了。有一次,我去肉店买肉,这位女同学刚巧在肉店里,等我排到柜台跟前,女同学对她父亲悄悄说这是我们班同学,她父亲头也没抬,在肉案子上拿出一块肉来,按我要的数量把猪身上最好的部位切下一块给我。回到家里,母亲把肥的炼成油,把油渣分成四份,给我的一份是最多的,算是对我的奖励。

那时候,按人头从粮店里打回的清油(菜油)少,炒出的菜里很少能闻见油味儿。有一回,母亲让我用粮票到国营食堂买几根油条,一大早我就赶到食堂门口,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了。看见油锅里炸的油条,我的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等排到柜台前,买上炸得金黄色的油条,把鼻子贴在油条上闻了又闻,舍不得咬一口,一家人等着用早餐呢。一人一根,多一点都没有,其他人的都下肚了,我的还剩半根,妹妹哭着闹着还要,母亲硬是从我的半根里又扯出一半给妹妹,父亲看出我的委屈可什么都没说。我对油条的记忆异常深刻。记得有一年,父亲托北京老乡捎回一箱子的京城土特产,其中一个纸袋里包裹着一包油条,是父亲专门叮嘱老家人买的,三千多公里外北京的油条,那年月除了玉米杂粮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

  牛奶是当时最短缺的食品,家里有吃奶的孩子才有奶票。那时候,妹妹还小,每天就供应一斤奶。早晨打牛奶就成了大一点孩子们的事了。大院里有一个固定的供应点,各家各户端着锅碗瓢盆在送奶车还没有来之前就已经排好了队,大家伙瞪着眼睛朝门口望,盼望着奶车能早点来。奶卡一个月订一次,打一次牛奶划一次。打回的牛奶除了妹妹喝,剩下的一点给母亲。我们也就能闻一闻牛奶的香味。那时的牛奶确实很好,每次煮开上面都有一层厚厚的奶皮。有时,母亲为了改善伙食,就在煮好的稀饭里倒进一点牛奶,煮成牛奶稀饭,让我们解一解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19 21:34 , Processed in 0.0303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