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admin 发表于 2019-9-16 14:56:06

良渚玉器:五千年前的“国之重器”

杭州日报 通讯员 李力行 记者 张向瑜/文 记者 李忠/摄 田兰芳/制图 部分图片由良管委提供实证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的不曾断裂的过程
http://hznews.hangzhou.com.cn/kejiao/content/2019-07/07/57a791eb-b8a2-4e17-a494-353150bd7f88.jpg考古学家精心剥剔随葬器物。http://hznews.hangzhou.com.cn/kejiao/content/2019-07/07/ae407834-3110-4e60-99ba-8fc73864cc22.jpg2018年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期间专家考察良渚博物院。http://hznews.hangzhou.com.cn/kejiao/content/2019-07/07/2e6dff74-6358-4f5d-8831-f15da16718c1.jpg走进良渚博物院,站在一件件精美的玉器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惑声:“这么多玉器种类,造型都不一样,都派些什么用场?”“良渚特有的玉琮造型,我在成都出土的玉器中也看到过,两者有关系吗?”“出土时良渚玉就是这个颜色吗,怎么白乎乎的,和我们现在见到的玉不一样?”……参观者的一个个不解之问,需要解开。这些问题“外行”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却总是会耐心地一一解答。因为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正是良渚文明五千年的具体实证之一。每一位参观者,都是见证者,也是传播者。玉器,是良渚文化最杰出的物质成就之一,其数量、体量、种类以及工艺达到了中国史前琢玉水平的一个巅峰,反映了良渚文化高超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作为物质与技术结晶的良渚玉器,渗透着宗教、政治、军事、礼制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内容,与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社会等级的分野、集中权力的形成、礼制的规范化、大规模社会资源的调度、大型土木工程的营建以及“天人合一”东方理念的形成,都有着密切关系,已经成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引人注目的特质,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键所在之一。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玉器七千余件表明当时社会复杂性 显贵者“与众不同”据统计,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玉器7000余件,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中,出土玉器主要器形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锥形器、半圆形饰、玉璜、冠状饰、柱形器,以及玉镯、圆雕玉鸟、玉织具等、玉纺轮等。玉器的材质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一些玉器刻有纹饰,以神人兽面纹为主,也有鸟纹、龙首纹。在各等级墓中,发现玉器数量最多的要数反山墓地,如玉琮20件、玉钺5件、玉璧130件、三叉形器5件、成组锥形器53件、半圆形饰16件、玉冠状饰9件、玉璜5件。其次为瑶山墓地,如玉琮8件、玉钺6件、三叉形器6件、成组锥形器6件、半圆形饰14件、玉冠状饰14件、玉璜10件;在姜家山墓地、文家山墓地、卞家山墓地发现的有玉璧、成组锥形器、玉冠状饰、玉璜等若干件。数量多、体量大,但良渚玉器最为世人熟悉的当属玉琮。近些年来,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玉琮王”,几次亮相大型文博热播节目,一时间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它于1986年发掘于反山墓地,通体高8.9厘米、器重约6.5公斤,形体宽阔硕大,圆度极为规整,器表光洁如镜,纹饰独特繁缛,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因此称为“玉琮王”。考古专家王明达,当时主持反山墓地的发掘工作。尽管已过去30多年,他对当时场景历历在目:“5月31日,下午两点多,乌云翻滚,我们正准备收工。我当时站在一个1.6米高的隔梁上,指挥大家把探方里的松土赶快挑走,盖上塑料薄膜。这时一直在清理12号墓的技工,从深达1.1米的墓坑里爬上来大喊,‘王老师,这个啥东西?’”“我站得高,往他手上一看,有红的还有白的,脑子里闪过:嵌玉漆器!我直接就从隔梁上跳到坑里,在竹簸箕上扯了一块竹片,轻轻一拨,那个朱砂红就出来了。我心里想这下可逮着了,我又用竹签子来来回回剥墓坑,终于看到了白花花的颜色,那是玉的‘鸡骨白’色,我心里有底了,这就是后来出土的97号玉琮。而下一件起取的玉琮,编号98号,正是玉琮王。”据了解,整个反山遗址的发掘,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玉琮王、玉钺王等1000多件(套)玉器,也是所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一处墓地。因为其无与伦比的等级,也被称为“反山王陵”。“出土的玉器数量众多、工艺先进,从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良渚社会的复杂程度。”王明达说,显贵者墓地的主人拥有的专属玉器,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权力、等级和身份,表明“王权”开始形成,出现了早期国家,体现了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等级的分化、礼制的规范。从神权、王权的身份标志物到普通的装饰物良渚玉器成为良渚人全部精神世界的载体“夫玉,亦神物也。”大致来说,良渚玉器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围绕神权、王权而产生的一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琮、钺、璧以及冠状饰、三叉形器、璜、成组锥形器等,以及玉织具、玉纺轮等生产工具;一类是普通的装饰性玉器,如玉带钩、玉珠、玉镯等。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中心对钻有圆孔。作为良渚文化原创的典型器物,玉琮是良渚玉器中唯一一类几乎每件都琢刻纹饰的器物。考古资料显示,经过传承和变异,玉琮最终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玉礼器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是同时期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器物。玉钺,也是良渚古城遗址最重要的玉器器形之一。玉钺,主要出土于良渚古城遗址高等级墓葬中,一般一座男性墓葬中只有一件。根据甲骨文和商周金文的分析,斧钺是“王”的本形,“王”字的读音也和斧钺的古名有关。因此,钺也被认为是军事统帅的象征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时间作为王权的代表。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良渚文化出土数量最多的玉质重器。玉璧的器形变化,表现出追求最大直径和精致并重的趋向,由方圆不规则、直径小、厚薄不均匀而逐渐向器形圆大规整、厚薄匀称演变。三叉形器,边缘轮廓一般为圆弧形,上有三个分叉,中间的叉往往略短,主要出土于男性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时一般位于墓主人头部的上方,应是首领头冠上的一种装饰。锥形器,上端为尖状,下端为短榫状,往往有细小的横空,是冠帽或手持权杖上的装饰物。单个锥形器不分等级、性别,是比较常见的随葬玉器。成组的锥形器则出土于男性高等级墓葬中,一般以3、5、7、9件组成,位于墓主头部位置。玉璜,是制作规范的半璧形装饰玉器,主要出土于女性高等级墓葬中,是女性贵族佩戴和使用的一种装饰。其他还有玉冠装饰,也叫玉梳背,是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的较为普遍的玉器;一般装饰性玉器,包括玉带钩、管珠串饰以及玉镯等,其数量的多寡常常是富有者和贫困者、有权者和无权者等的反映。“良渚玉器众多新器形的出现,琢刻各种纹样,尤其是各种表现形式的神人兽面纹,表明玉器已经超越了作为人体装饰物的功能,它具有神灵崇拜的功能,成为良渚先民全部精神世界的载体,是各种权力、信仰和制度的象征,相当于‘国之重器’。”考古学家、良渚研究专家、良渚出土玉器的线绘者方向明说。“君子比德如玉”文化传统可追溯到良渚文化实证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的不曾断裂的过程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体量、不同组合关系的良渚玉器,在成就神圣、信仰的同时,也成为世俗社会中举足轻重的物质财富。它既是显贵者阶层权力的象征,也是平民阶层朴素情感的外在体现,装点着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显而易见,良渚玉器在数量和器类上的绝对优势,标志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玉器制作和使用高峰中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它在功能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也是中国同时期之各大区系类型考古文化中绝无仅有的。良渚玉器的影响,却远不止当时当代当地。作为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因子,良渚玉器“随风潜入夜”般地影响着后世,发挥着超强的辐射力。它所表现出的跨越地域和时代的传承,让后人赞叹不已。比如,陶寺遗址的玉器受良渚玉器影响,石峁古城还出土过被切成片的良渚玉琮,在更晚的殷墟妇好墓和金沙遗址都有玉琮发现。至于“君子比德如玉”的文化传统,也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在不断传承着良渚玉器的元素。如宋代,当时已经开始制作以良渚玉琮为外形的琮式瓶。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良渚玉器被当作宋玉、汉玉来对待。据说一生收藏玉器无数的乾隆皇帝,对良渚玉琮爱不释手,但也一直当它是汉代之物,还叫人配上了珐琅铜胆,作香熏使用。“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曾断裂的过程,是一个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说。跨越万里、传承千年。在玉器文化中,世人看到了中华文明之魂的传承与演变。良渚玉器丰富的器形、众多的数量、先进的工艺、精美的纹饰、复杂的功能、深远的影响以及蔚为大观的用玉情景,表明它在中华玉文化传统中的突出地位,已不言而喻。良渚玉器,已经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形成以及中华五千年文明无可替代的重要实证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良渚玉器:五千年前的“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