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回复: 0

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6 23: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title="[转载]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action-data="http%3A%2F%2Fs10.sinaimg.cn%2Fmiddle%2F4d9355edg9d7372d51d19%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list-style: none;">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title="[转载]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action-data="http%3A%2F%2Fs11.sinaimg.cn%2Fmiddle%2F4d9355edg9d73745e09ba%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list-style: none;">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title="[转载]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action-data="http%3A%2F%2Fs13.sinaimg.cn%2Fmiddle%2F4d9355edg9d73757cbdac%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list-style: none;">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title="[转载]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 action-data="http%3A%2F%2Fs13.sinaimg.cn%2Fmiddle%2F4d9355edg9d73764f080c%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list-style: none;">

古玉沁孔“口小肚大”
    三年前,祥云轩在国内首次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研究成果。
    现在,已经被读者、网友、藏友、甚至被从事古玉研究和鉴定较有影响的人物广泛认定和接受,在网上,在博文中,在书刊报章中,在讲演报告中,在鉴定活动中,都认为“口小肚大”的沁孔之状,是绝对不可人为的自然古沁状态,足以做为古玉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看到这些反馈,祥云轩无比欣慰,在此由衷地感谢所有赞同、宣传、验证此说的朋友们!(见博文《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25 祥云轩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回顾》)

153 虎首脊牙白玉鑴
西周
宽4.7cm  长7.5cm  厚0.6cm
造型与工法
   此鑴半环状,头宽,尾尖,脊牙。虎闭口,口角钻孔以佩戴,目椭圆,以方折单卷云纹显饰唇,腮、额根;虎身(鑴身)边缘饰线,单卷云纹饰身尾之别;身饰白字纹(重环纹或鳞纹)。

沁状
   玉表轻度钙化,钙化层极薄,微显玉质,鸡骨白色。侵有细小沁坑、沁孔。玉表侵有丝缕状、云雾状、斑状沁纹。

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此文原创 欢迎转载 抄袭必究)
   古人在收藏盘玩古玉的过程中,都有共同的体验:出土不久的古玉,比原玉质,比一般玉质松软。清代古玉鉴藏家、研究家陈原心在《玉记.盘功》一章中说:“凡三代以上旧玉,初出土时,质地松软,不可骤盘,只可在手中抚摩,或藏于贴身,长得人气养之。”民国刘大同在《古玉辩》“玉出土之软硬”一章中说:“玉入土中年久,其质即软。”出土后,有软硬之分,玩家藏家不可不知。先人们盘玩古玉的经验丰富,体验深刻,悟出古玉诸多奥妙之特征,每次温习他们的文字,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第一,远高古玉入土之后,皮壳因受侵而变得松软。玉质氧化(风化),便会改变原玉质的矿物分子结构,于是分子结构的间隙加大,因而玉质的皮壳变得松软。
  第二,远高古玉入土之后,遇到酸碱盐之类的化学物质的侵蚀,原玉质发生化学反应,原玉质硅酸盐类的化学成分异化为新的成分,这个过程仍伴随氧化的过程进行。原玉质所异化的新物质,必然没有在地质岩浆活动时期所形成的玉质精纯和坚硬。
   三,古玉入土之后的氧化、酸碱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物质的衰变过程,地球上无论多么坚硬的物质(金刚石、翡翠、玛瑙、水晶、和田籽料,无一例外),都要在氧化中解析,疏松,开裂,断碎,粉化。一个玉件是这样,一座高山高原也是这样。高山夷为平地,岩石变成沙漠,沙石变成泥土,只是时间更长而已。两千年以上的古玉,绝不可能不风化,不受侵,不出现诸多不堪人意的沁状。
   古玉表面出现的白色沁斑、白灰、白醭、鸡骨白皮壳,都是古玉皮壳受侵必然出现的沁状,特征为一白,二软,三能变化。
   由此可知,古玉,尤其刚出土的古玉,一不能盘,二不能用刀刮划,三不能轻易胡乱清理。大凡马上急盘者、刮试者,都不了解不懂古玉受侵后的性质。
   清代大学者藏家瞿宗溶在《奕载堂古玉图录》中说:“玉质之不甚坚者,入土岁久毁伤,乍出土时以刀刮之,亦可下屑。而世俗古董家,辄以受刀者谓是石非玉,而弃之。皆非真知古器者也。”以刀刮古玉,并自称懂古玉者,自古有之。当今之时,不但藏家大有人在,专家竟也以刀刮识别古玉,这些人只能是古人所说的“世俗古董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5-4 08:25 , Processed in 0.04795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