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回复: 0

苏格拉底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8 2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格拉底,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生于公元前469年,于公元前399年去世,享年70岁或71岁。



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中国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为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为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格拉底和孔子确有若干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年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即我国周元王七年),恰当中国孔子死后10年的光景,两人的寿命几乎相同,孔子享年73岁,死于公元前479年(即周敬王四十一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即我国周安王三年),70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我国的孔子之所以名丘,是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远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可能比孔子还丑。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大腹便便,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相貌自然是可想而知了。第三,他们生活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恰在周室式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繁,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凄凄惶惶,周游列国,思所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其中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敌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连续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都深深地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诚,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帝国盛极而衰的时代。他的前半生是雅典的黄金时代,那时雅典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制十分发达,艺术成就非凡,成为其他城邦羡慕的对象,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与当时的军事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同为希腊的霸主。在公元前492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入侵希腊的西波战争中,斯巴达人坚守的温泉关要塞失守,而雅典却在萨拉米大海战中重创波斯海军,威望大增。希腊胜利以后,雅典联合周围城邦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提洛同盟,并与斯巴达签订了10年的和约,建立了海上霸权,然而,没有共同敌人的朋友是危险的,雅典和斯巴达很快爆发了长达28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苏格拉底作为一名士兵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表现勇敢,以至于雅典方面的指挥官说:“如果所有人都像苏格拉底那样勇敢就好了。”



但一个士兵的勇敢拯救不了整场战争,雅典帝国在战争中崩溃了。傀儡政权建立了,而其首领正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虽然民主派很快夺回政权,但社会的秩序和道德却被破坏无余。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们不禁要问: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所谓的公平、正义、民主、道德怎会如此的不堪一击?让成千上万的人为国家的霸权去牺牲是否值得?人的生命如此脆弱,人生的意义何在呢?这些问题是平庸的头脑所无法回答的,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想回答,人们在战争中学会了争权夺利、苟且偷生、亵渎神灵,正义、道德、信仰都被认为是骗人的东西——整个雅典社会不可避免地沉沦了。苏格拉底陷入了沉思。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应该是探索自然事物,而应该是人自己、人的心灵、人的德性。在人的生活问题上,自然的东西只是条件,真正的原因乃是人的心灵。不进食,人就不能生存;没有身体,人就不能生活,但它们并不能实现生活的目的。苏格拉底说:“去过好的生活远胜于生活本身。”正是心灵支配我们去寻找一种好的生活,心灵是去生活的原因,那么,心灵的本质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是“善”,亦即德性,它包括正义、勇敢、节制、友爱等美德。



这些东西并不是人创造或自然形成的,而是藏而不露的,人一生下来,神就将它们放进人的灵魂中,必须通过理智的思考才能把握的,“美德即知识”。所以人生的使命,就是去认识那藏于灵魂深处的德性。这样,苏格拉底达到了对人本身的认识,建立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伦理学体系。可以肯定,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前,苏格拉底就已经开始了对人本身的思考,但战争的灾难性后果无疑加深了这种思考。据说,在波提狄亚战役中,有一次,军队驻扎休息,苏格拉底早上一起床就站在一个地方陷入沉思,一直站了一天一夜,连饭也不吃,直到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才开始挪动脚步,祈祷着向太阳走去。这个奇异的举动让人禁不住问“他在想什么?”也许正是这次思考让他大彻大悟,看破了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也许他预料到战争的后果必然是秩序的破坏和道德的沉沦,拯救人们的灵魂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雅典好像一匹纯种的骏马,因为高大而变得臃肿,需要一只牛虻时时叮咬才能使它重振精神,而除了自己,谁还能担此大任?也许他还想到向道德败坏的民众宣扬真理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如果有一天因此而不容于这个社会,那时的自己是选择逃走还是选择殉道?我们还可以作出种种猜测,但那一天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已没有人能够知道。



即便是他留下来的哲学体系,也是后人的记录和总结,而真正的苏格拉底,正在雅典街头游荡。这是一支真正奇异的队伍,他们的首领相貌丑陋,衣衫褴褛,赤着大脚,而随从们大都衣着漂亮,年轻俊美——他们是来自希腊各地的贵族子弟,把苏格拉底当作神来崇拜。随便遇到一个人,不管他是政治家还是鞋匠,是将军还是赶驴的,苏格拉底都会上去和他交谈,谈话的内容可以从任何一方面开始,但总会被巧妙地转移到人生的道德问题上来。苏格拉底不喜欢告诉别人结论,而是不断地向别人提问,然后归纳对方的观点,再进行反问,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这一谈话方法被后世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而他自己则称之为“精神助产术”——也许是受他妈妈是接生婆的影响。有一次,苏格拉底和别人讨论“美德是什么”,便是他的“精神助产术”的典型应用。斐洛:“请你告诉我,究竟是通过教育还是实践来获得美德的?”苏格拉底:“十分抱歉,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连美德是什么都不知道。



”斐洛:“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对男人来说,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就是美德;对女人来说,尽到料理家务、侍奉丈夫的职责就是美德。人因年龄的不同、生活状况的差异而拥有不同的美德。”苏格拉底:“多么遗憾,我问你美德是什么,你却给我一大堆美德。这就好像我问你蜜蜂是什么,你却告诉我蜜蜂有马蜂、土蜂、长脚蜂、赤尾蜂等很多蜂。你说了那么多行为,我们都称之为美德,说明它们有共同之处,你能告诉我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美德的定义或本质是什么吗?”争辩到最后,对话者不得不承认自己对“美德是什么”这个平时觉得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竟然一无所知,这正是苏格拉底进行“精神助产术”想要达到的目的。所谓“知耻而后勇”,只有让无知的人从自以为无所不知的迷梦中惊醒,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自己很无知。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讲,面子比知识和道德重要得多。当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的无知时,不是满怀羞愧地去反思自我,而是归罪于那个开导自己的人,这也正是历史上许多先知遭受同时代的人迫害的原因所在。



苏格拉底无休止的提问让他们觉得颜面扫地——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人开始粗暴地对待苏格拉底,揪他的头发,抓他的脖子,各种文人对他进行嘲讽,而更多的人则像逃避瘟疫一样躲避苏格拉底,正好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了傀儡政权的首领,雅典人抓住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通过抓阄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最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根据雅典法律,如果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有罪,可以以交纳罚金或选择放逐的方式代替死刑,但苏格拉底拒绝了,这不是死要面子,而是因为良心和真理比生命更重要。在宣判之后的陈词中,他说道:“公民们,以往许多审判,被告们都携带家属,涕流满面地向法官求情,以求宽恕。我也有亲属儿女,也有亲戚朋友,我自己也陷入了陷阱,但我不愿让他们为我求情,我这样做不是藐视你们,而是因为这类行为是城邦的耻辱……你们以后会说我被判处死刑是自己申辩不力,但我缺少的实际上不是辞令,而是厚颜无耻,哭哭啼啼。我从前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现在也不会失节苟活,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法庭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贪生怕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30 23:46 , Processed in 0.03333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