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7|回复: 0

偕王章甫、陈公弼登黄鹤楼,章甫子宜卿及儿子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 10: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偕王章甫、陈公弼(bì)1登黄鹤楼,章甫子宜卿及儿子二仲2皆从(其一)
袁宏道 撰  费新我 书
江流千顷蹙(cù)3云烟,楼阁虽高不似前。画版(板)朱颜(檐)遮眼(取)尽,争叫(教)容纳好山川。
                                   袁宏道《偕王章甫等登黄鹤楼》甲子九秋新我左笔
【注释】
1、王章甫、陈公弼:袁宏道的朋友。2、二仲:袁宏道的儿子袁彭年。3、蹙:接近,迫近。
    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领袖,他秉持“独抒性灵”的文学观点,不依仿古人,作诗作文主张发自真情,任由文字从笔端、口中挥洒而出。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歌来体会一下他的特色。
    这首诗作于万历三十五年,即1607年冬天。王章甫、陈公弼都是袁宏道的朋友,随同他们的还有王章甫的儿子王宜卿和袁宏道的儿子袁彭年。黄鹤楼自古以来就是登临胜处,对于喜好游历山水的袁宏道来说,更是往来汉阳时所特别留意的地方。他曾在一封书信中说道,往年经过汉阳之时,有一回夜宿在鹦鹉洲,顾望黄鹤楼,唯有远远的注目致礼而已。可见他对黄鹤楼非常喜爱,也满了期许之情。
    以往写黄鹤楼的诗歌,往往写黄鹤楼上所见风致之壮美,或发思古幽情,或抒别离之慨,这首诗歌却不然。诗人一行几个站在黄鹤楼上,看这江流滚滚、千顷无涯,极目望去,似乎都迫近天边的云烟了,这景色不可不谓壮阔,然而,他却笔锋一转,说这新修的楼阁啊,虽然高但是却不如从前那么好。为什么不好呢?原来这楼中登望之处颇为局促,楼阁中的画板和红色的房檐把眼前的视线都遮住了,若是这样,怎么能够把这大好的山川壮阔之景色尽都容纳其中呢?原来,在明代时,黄鹤楼本雄峙(zhì)于武昌城,然而万历二十五年(1597),黄鹤楼却遭遇了一场意外之火,大火蔓延,波及千家人户。1598年,袁宏道听闻此事,不禁写下往日登临黄鹤楼的感受:“汉江秋净石粼粼,黄鹤楼高不见尘。今日楼台归劫火,眼中犹聚楼上人。”之后,黄鹤楼重建,但却不及毁坏前壮美,难怪诗人再登时,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和惋惜了。诗人选取了七绝这种短小而又流利的诗体,将当下最深、最为真切的感受寄寓其中,好像裁剪一缕轻灵的诗思,织成天边一抹流云,留在了黄鹤楼的历史上。
    这幅书法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所写,末尾署名“新我左笔”——用左手写成。新我先生幼习书画,文革期间被挑断右手手筋,仍然不辍(chuò)翰墨,遂以左手作书画。“岁月如流,不断新我”,终于用残身开拓出新艺境。他的书法楷、隶、行、草兼能,而尤其擅长行草,具有奇拙互生,刚健清雄的特点。这幅行草作品章法错落有致,线条干净利落、凝炼遒(qiú)劲,运笔抑扬顿挫,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快而不滑、迟而不滞,起伏有序,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文解说:喻宇明;书法评赏:李殿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5-17 05:34 , Processed in 0.06341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