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9|回复: 2

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7 15: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风眠26岁时就已经是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了,而在他38岁以后,却经历了流亡逃难,妻女别离,孤独和困顿。

他曾对外孙说:等我的画卖得好了,就给你们买个自己的房子......


他的一生做过最重要的事情是

“调和了中西方艺术文化,推翻了国画以水墨为上的宗旨,撼动了中国传统绘画千年不变的程式。



林风眠1900年出生。

在他19岁时,受蔡元培的影响赴法求学。在学习了3个月的法文后,他考取了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

后来,院长将他介绍到了巴黎美术学院,拜著名油画家哥罗孟为师。

两年后,林风眠游学德国,看到了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的绘画,这些变形的人体,浓烈的色彩使林风眠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他创作了《柏林咖啡》《平静》等作品,画风单纯粗犷,明显是受到了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影响。




《平静》


1923年,林风眠恋爱了,姑娘是柏林大学化学系的奥地利人爱丽丝·冯·罗达。

在这一年的冬天,他们的婚礼在巴黎举行。

婚后第二年,林风眠带着42幅作品参加了当时在斯特拉斯堡举办的“中国古代与现代美术展”,巨幅油画《摸索》也在这次展出中。

可就在这时,妻子罗达分娩时感染了产褥热,两周后母子夭折。

有人说他很爱罗达,因为即便到了晚年,他也常常 拿着罗达的照片端详。

也有人说他并不那么爱罗达,因为在转年的春天,他就娶了法国姑娘爱丽丝·华丹。



《摸索》



1926年,26岁的林风眠被聘为“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

那时有学生闹学潮被开除,他在到任后以考试成绩重新决定去留。

他还不顾反对,屡次登门邀请齐白石先生。齐白石说:这样恳切的心意,着实使我不好意思再推辞了。




林风眠一直反对抄袭,他还请了新文化运动的作家:周作人、谢冰心、郁达夫等人为艺专教文学。

从法国聘请克罗多教西画。此时林风眠做的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了,而是艺术革命。

但是,上任没几天,三一八惨案就发生了,第二年,张作霖在北京逮捕杀害了李大钊,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共产党,四月十五日血洗广州,与林风眠一同留法的好友熊君锐也在中山大学遇害了。

这件事对林风眠的影响非常大,他创作了油画《人道》《人类的痛苦》。



林风眠一直主张艺术家要从画室走到民间,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纾解人民的苦难,他经常组织学生画模特,去校外写生。他觉得艺术离不开老百姓,不能由少数的贵族独享。但他这种大胆的改革方式遭到了抨击,教育部长教训林风眠用模特写生有伤风化,认为他的教育主张是和李大钊一样的赤色分子。迫于无奈,林风眠辞职了。


1928年,林风眠出任杭州国立艺专的校长。他教育学生用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传承。在每次课堂上,他经过学生们的身后时总会说:放松一些,随便一点儿,多去看一些文艺、哲学、历史方面的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培养出的学生撑起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半壁江山,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可见他在现代艺术中的地位。


1937年,艺专筹备十周年校庆,但在这时,战争也全面爆发了。国难当头,林风眠沉痛的告别了他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带着两百多名师生流亡。一路跋山涉水,走了半年才到达湖南沅陵,奉命与南迁的北平艺专合并。林风眠任校务主任委员。但杭州与北平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的矛盾,两个派系的学生针锋相对,甚至有斗殴的现象。


1938年4月,林风眠离开了沅陵。这一别他再也没有见过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蔡元培。直到1980年他移居香港,才由人搀扶着来到蔡元培的墓前献上了一束花。


1939年,林风眠在嘉陵江边找到了一个废弃的仓库,就在这里,他一直生活到抗战胜利。他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打扫。那些曾经当校长、住洋房、乘坐私人汽车的日子都已经远去。他说:人味耗尽,体验着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才教我真正变成了“人”。也是在这时,因为没有油画纸,林风眠在画油画时改用了四川宣纸,结果,这竟成了独特的林风眠风格的“方纸布阵“。他在仓库中不停的画,从早到晚,有时一天可以画九十多张。


1944年,潘天寿执掌艺专,第一件事就是去这个仓库请林风眠回校任教。在此后的抗战岁月里,林风眠每周徒步几十里山路到艺专,连续授课三天,再走回嘉陵江边。抗战胜利后,国立艺专重新分家,杭州与北平两校各自复员,可当他回到杭州踏进家门后,却发现他没有带走的所有油画,包括《摸索》《人道》《人类的痛苦》都被日本兵割的七零八落。



1949年,林风眠被复聘为教授,国立杭州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有领导在大会上讲话:文艺复兴滚出去。显然,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不合时宜,他的那些花花草草和革命现实主义思想明显不同。他遭到了严重的排挤,走廊中有学生见他走来,会把身子贴在墙边,就像躲避瘟疫一样。




1951年,他托病辞职返回了上海家中,远离了艺术教育,他开始埋头作画,由太太卖给那些喜欢他画的外国人。

最便宜的时候大概十块钱一张,还要卖一张送一张。




1956年,林风眠56岁时,妻女离开了上海去投奔巴西的亲戚。他把南昌路的房子退掉了一居,独自住在二楼。

他想起了苦难的母亲,又想起了死于产褥热的罗达。他讲所有的情感全都渗透在了画布上,他画了很多关于救母情节的画。




1966年,文革来了。在听闻好友傅雷夫妇双双自尽后,他将自己数十年的画作撕碎,浸在浴缸中,等待画纸湿透再捣成纸浆。

最后一勺一勺地舀入马桶中冲走,他的神情严肃又漠然。



1968年夏天,有人举报林风眠是日本特务,他刚从单位里批斗回来就被抓了进去。

他们轮流地、不停的审问他,甚至有时早上9点出去,要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回来。


1972年,关押了四年半的林风眠终于无罪释放,回到了南昌路的家。


1978年, 已经78岁的老人林风眠转机四次,飞了四十多个小时来到了里约热内卢,为的就是看上一眼已经分别了22年的妻女。


他的晚年,一直在追忆并重画那些毁在文革时期的画作,他乡一幅一幅的画回来。

《人生百态》《噩梦》系列是他的绝笔。这些画面大多是黑灰色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大半,什么颜色都尝过了。他将它们混杂在一起,就像这人生一样。


1991年8月12日这一天,林风眠因为心脏病去世了。他的人生就像波澜壮阔的海面一样跌宕起伏,最终,都归于平静。


来自圈子: 刘(li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5: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风眠对此说道:“你必须真正地生活着,才能体验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的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他走入贫穷的苦难中,踏入孤寂的急流里,感受凄苦之民众,破碎之山河。
所以他的风眠体总有种淡淡的感伤以及缥缈的温柔。
那是对人的关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8: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1.2em][拼音]:Lin Fengmian

[size=1.2em]林风眠(1900~),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size=1.28571em]生平

[size=1.2em]林风眠,原名林凤鸣,1900年11月22日生于广东省梅县西洋阁公岭。祖父是雕刻石匠,父亲林雨农承祖业并兼习绘画。林风眠6岁入私塾,9岁入小学,14岁入省立梅县中学。18岁中学毕业赴上海,1919年由法华协会选送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1922年,先后入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3年,游学德国柏林,创作油画《柏林咖啡屋》、《渔村暴风雨之后》、《摸索》等。翌年春回巴黎,与留法同学林文诤、吴大羽、李金发等组织霍普斯会(霍普斯是阿波罗音译)。同年5月,由霍普斯会和美术工学社发起,在斯特拉斯堡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林风眠展出了《摸索》、《生之欲》、《伤鸟》等20余件作品。在这次展览会上,他结识了蔡元培。1925年冬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辞职赴上海,应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并负责筹备全国美展。1928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创杭州国立艺术院,任校长兼教授。翌年创作大幅油画《人道》、《痛苦》。1931年,与潘天寿、王子云等赴日本考察艺术教育。1938年因抗日战争,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委任林风眠为主任委员。不久辞职返上海,绕道香港、昆明到重庆,潜心绘画创作。1945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翌年回杭州,重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7年辞去教职,专事水墨画探索。1949年再回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2年退职居上海,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1962~1963年先后在香港、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打成“黑画家”,许多作品被毁。1977年出国探亲,先后在香港、巴黎举办个人画展,两年后定居香港。

[size=1.28571em]创作

[size=1.2em]林风眠早年的创作以油画人物为主,兼画水墨山水、花鸟等。代表作有《摸索》、《人道》(又名《人类的痛苦》)、《人间》、《生之欲》、《人类的历史》、《金色之颤动》、《伤鸟》等。《摸索》(1923)是受到拉斐尔《雅典学派》的启示创作的,把耶稣、荷马、但丁、V.雨果、Л.托尔斯泰、蔡元培等思想家描绘在同一画幅,以灰黑色调表现出深沉浩渺的境界,旨在揭示人类的精英们对人生奥秘的探索。《生之欲》(1924)刻画4只猛虎从芦苇丛中呼啸而出,寄寓着对生命和人生道路的热烈希望。《人道》(1929)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许多痛苦的人体,仍以灰黑色为基调,线条粗犷,略有变形。那些受压抑的痛苦躯体渴望着真正的人生,但他们在被扭曲的情态中积蕴着欲爆发的力量。这些作品产生的基础,一是祖国苦难深重的现实背景;二是林风眠少年与青年时代所接受的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康德、叔本华哲学的某种影响;三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个人生活上所受的打击与不幸(父亲、妻子、儿子的死亡)。他充满憧憬与追求,呼唤友爱和人性,但看不到光辉的希望。从艺术上看,他兼画油画和传统中国画──以油画作主题性的人物画,以水墨等传统形式画山水、花鸟。他的大型油画作品如《摸索》、《人类的历史》、《人道》等,多用象征手法,场面宏大,结构复杂,可以看出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他的中国画以水墨花鸟为代表,在形式上吸取西方现代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打破了物与物的界限,变为一种有节奏的笔触,彩色喜欢用紫、蓝与浓墨等色。

[size=1.2em]30年代以后,林风眠在繁忙的教学、校务之外,致力于改革传统绘画的探索。1939~1945年在重庆期间,他独身一人,寂寞耕耘。他画水墨美女、 江岸、 猫头鹰……大笔挥写,经常每天画约百张,终于创造了新风格的中国画。1952~1977年在上海,是他探索的第2个高潮,他大量的画禽鸟、花卉、风景、戏曲人物,艺术上高度成熟。1979年居香港后,他的探索又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size=1.2em]林风眠的中国画,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他认为,中国绘画自宋以后渐渐趋于摹古,西洋绘画到19世纪学院派手里,变成了“木头”。他留学期间,广泛吸收古典艺术、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艺术的营养,C.莫奈、P.塞尚、H.马蒂斯、A.莫迪利亚尼、P.毕加索都悄悄进入了他的画幅而又不显痕迹。对中国传统,他不仅追踪宋元,还深究汉唐和广大的民间美术。在巴黎时他就开始注情于中国的瓷器,30年代初杭州发掘宋墓,出土大量定窑青瓷,他尽情收购。后来,青瓷艺术典雅的韵致、清冽的色泽、瓷绘的光滑畅利的线描,都被吸收到他的某些花鸟与人物画中去了。在重庆时,他更有机会欣赏了四川出土的画像砖石,汉代艺术的古拙、动势和力量,单纯形式中所包蕴的丰富内涵,都使他深受感动与启迪,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生命的跃动与寓丰富强劲于单纯的特质,正与对汉画的借鉴分不开。林风眠使用毛笔宣纸,但他不求书法力透纸背的效果,也不题诗于画。其运线的果断、疾速、遒劲,显出一种独立的个性。他常常融浓丽的彩色于水墨,突出人对大自然视觉感受的新鲜感、质量感,破除了传统水墨画略施淡色的程式。林风眠对中国画的新追求不只在技巧形式方面。他首先是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从人类文化与艺术史的高度观看传统,把自然和心灵视为创造艺术生命的源泉。他看重观察对象,但从不拘泥于表皮的真实。他总是在方形的构图中创造着令人神往的意境:逆风中仓惶飞离苇塘的秋鹜,独立枯枝败叶边的寒鸦,在冥色里起舞的白鹤,浓艳的红枫林,宁静的睡莲,灿烂的瓶花,优雅的仕女,浑雄的松林等。水墨与油彩、力量与柔情、诗人般的气质与清醒的理智,在他的探索中凝为一体,从而形成他的独特风格。在现代革新中国画的种种实验探索中,林风眠的创造性、开拓性劳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size=1.28571em]美术活动

[size=1.2em]作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创始人之一的林风眠,是一位忠诚而卓有见地的美术教育家。他接受了蔡元培教育思想,主张在教学中兼收并蓄、中西并存。他眼界开阔,胸怀宽广,能够容纳各种遗产和各种风格流派。他重视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他教导学生在年轻时打好基本功,而后进行变革。在主客关系上,他强调尊重客体对象,要求学生到自然中去寻求灵感与体验,但他反对学院主义,反对让学生终日为外形和光影的逼肖而大伤精力。他引导学生在表现对象生动性的同时,求得情感与理智间的平衡。他提倡多方面发展,总是教育学生在画好画的同时,也去读文艺名著,读哲学、历史,以充实心灵,增进感受力。他培养了许多出色的学生,包括刘开渠、李苦禅、李有行、雷圭元、李可染、王朝闻、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席德进等一批卓有建树的美术家。

[size=1.2em]青年时代的林风眠,曾经是朝气蓬勃、充满抱负与豪情的美术活动家。从法国归来后,他一方面致力于改造艺术教育,一方面致力于艺术运动,实践蔡元培“以艺术代宗教”的理想。他在20~30年代先后主持了两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主持了蔡元培任大学院院长时的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那个时期,他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1928年时著文申述自己的抱负,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是束缚闭塞的故型,人非死人,哪个不觉得困疲已久,大有大声咤叱一下的必要?”(《致全国艺术界书》)又说:“孔夫子的礼教余毒,教小民以忍让为上;宋儒诸大老的性理渊源,又教小民以听天由命;历代帝王的专制留痕,教小民以服从强权!这大概已经够使一般禀赋不强的同胞们伏而为见威而服的弱者的条件了──又没有艺术以鼓其勇武坚毅的感情!”为此,他主张倡导艺术运动以安慰人心,激励民情。他的论文集《艺术丛论》表达的一系列艺术主张,都是根于此的。对于艺术的基本看法,林风眠受东西方表现派美学的影响至深,其中尤以托尔斯泰《艺术论》为最。他说“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而感情的安慰和净化又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钮,“一方面创作者得以自满其情感之欲,一方面以其作品为一切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之助”。认为美与力是艺术自身影响人情感的东西。他说艺术的美“像一杯清水”使人清醒凉爽,“像一杯醇酒”使人苏醒恬静;“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使悲哀者得到慰藉。说艺术的力“善于把握人的生命,而不为所觉”,“善于强迫人的行动,而不为所苦……”。

[size=1.2em]林风眠对艺术功能的讴歌与肯定,显然是夸大了艺术和情感的作用,但作为一个忠诚的艺术家,他对艺术的这种深情的热爱和自信,却是感人的。中年以后的林风眠,渐渐远离了文艺运动倡导者、领导者的位置,集中主要精力进行艺术创作,当年的锐气和热情由社会文化活动转移到了案头的艺术实验;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心有所减弱,而埋头于寂寞的中西艺术融合的耕耘。1949年后,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他的“纯艺术”探索受到冷落和压抑。但在他心里,始终燃烧着将东西方文化调和起来的火焰,始终燃烧着创造的火焰。他也始终像赤子一样忠诚于艺术,追求着艺术中的美和力,并以此慰藉他那颗孤独的却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29 06:41 , Processed in 0.11468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