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5|回复: 0

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7 15: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隆洼出土了全世界迄今为止所知道最早的玉耳饰——玉玦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的兴隆洼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分布在蛇牛河上游右岸的一座山上。通过对兴隆洼原始聚落房址的发掘和研究,初步了解了东北西辽河流域先民们在距今八千年前的生活状态。明显经过统一规划、布局整齐的房址里摆满了陶罐、陶钵、石铲、石斧、骨器等生活用品,中央有灶,一角上有窑穴。房屋面积较大,平均50~8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两座超过140平方米,并位于聚落的中心。

在聚落的117号墓葬出土了世界最古老的玉器——玉玦

兴隆洼遗址玉玦出土现场  对玉玦和在其他房址或墓葬出土玉器的研究表明,早在8000年前红山先民对玉石的辨别、切割、钻孔、打磨、抛光技术就已达到匪夷所思的水平。据推测,玉石主要来源于河流两边的滩地上,对石材的识别能力和加工技术是先民在几千年乃至几十万年的石器制作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器表明:它绝非氏族成员人人可以佩戴的一般饰物。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玉被赋予社会意义,并被等级化了。此时制玉成为特殊的生产部门,另外石制工具的专业化,制陶技术明显改进,彩陶开始出现等,都说明社会分工已经开始形成,社会分工的开始就是阶级和国家形成的动力,也是文明进步的阶梯。另外,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器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玉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开启了中国玉器文化辉煌灿烂的篇章,同时也为我们更好的考证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独特的玉文化提供了有力实证。(本文作者:王相骊  王耀武)

            赤峰史前文化之最(第二部分)
兴隆洼文化发现了最古老的医牙术
       不仅玉器的发现让全世界学者瞩目,在接下来的深入研究中,原赤峰学院院长、著名考古专家席永杰先生还在一具出土的头盖骨的下颌骨牙齿上发现了异常情况。在这个下颌骨右侧倒数第二颗牙齿,上下牙均有钻孔,经过席永杰先生潜心研究和论证,证实早在八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医牙的技术。他们所掌握的治疗原理、方法、手段、技术竟然和现在人没有太大区别,这个发现改写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医疗学的历史!

全世界已知最早的蚌壳服饰
       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目前中国最完整的蚌壳裙服饰年,这在同一时期的世界范围内是罕见的。饰物由蚌壳穿孔后制成,用线穿在衣服上,显得十分古朴、精美。这组服饰的发现意义重大,它充分说明了先民们的社会分工已经很细,有人可以专门从事采集,有了比较原始的“衣物”,而非先前想象的只能穿“树叶”、“兽皮”,同时也高度反映了先民朴素的审美观。


                 赤峰史前文化之最(第三部分)
最早的骨笛

      兴隆洼文化遗址还出土了目前最早的骨笛。对这只骨笛的发现与研究将中国的音乐史推进了三千年,同时表明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和掌握了乐理和乐器的制作技术。经过席永杰先生对这只骨笛的潜心研究,并且在红山文化国际论坛、艺术节上再次奏响,也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科技发展水平及社会形态。
最早的卜骨

      卜骨发现于福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中,是用鹿和牛的肩胛骨制成的,有明显的烧灼痕迹,却没有钻孔。这些卜骨的出土充分反映了红山先民对当时所处的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以及当时的社会分工情况。“巫”已经从其他行业中独立出来,这意味着原始宗教、礼仪、祭祀制度走过萌芽阶段,且有了一定的体系。这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不可或缺的实物材料。
(作者:王相骊   王耀武 )

            赤峰史前文化之最(第四部分)
最早的糜子——赤峰市敖汉旗是小米的发源地
      考古发现证实,世界上几种重要谷物的栽培,如小麦、大麦、稻谷和玉米,都发生在距今100000~8000年是,粟和黍也不例外。这个前提为我们探索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设定了时空界限。
      苏秉琦先生指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以辽河流域为中心这一区域的文化发展走在前列,从而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前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自然条件和技术进步所决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和不断发展导致文化多样性和阶段性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栽培作物和早期农耕生产的出现就被看作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此,如果苏秉琦先生论断是正确的,那么,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前导地位是否应该体现在生产经营方式上,直截了当地讲辽河流域是否有可能就是我们寻找的粟和黍以及这两种栽培作物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早作农业的起源地(或起源地之一),兴隆沟遗址的发掘和浮选工作为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001——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工作队对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发掘区域涉及三个地点,其中第一地点是一处属于兴隆洼文化中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8000~7500年。第二地点是一处带有长方形环境壕的红山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5000年前后。第三地点是一处带有圆形围壕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遗址,年代距今4000~3500年。考古工作人员从兴隆沟遗址的三个地点先后采集了浮选土样约1500份,每份样品的土量在10~20升。浮选土样经过成分分析,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先民日常生活中食物采集种类和生产加工过程所遗留的很多重要信息。
       在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浮选样品中共发现了各种碳化植物种子一万余粒,绝大多数属于个体较小的草本类植物种子,以杂草类植物居多。第一地点浮选结果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栽培作物遗存,经鉴定有千黍和黍两个品种。碳化黍的籽粒数量较多,近1500粒,约占第一地点出土植物种子总数的15%。碳化粟粒数量较少,仅发现了数十粒,在出土植物种子总数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相对而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出土的植物种子数量非常少,总数不到100粒,其中以硬果类和鲜果类植物遗存比较突出,发现的栽培作物也是黍和粟两种,但数量很少。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浮选样品中出土的碳化植物遗存异常丰富,在仅百余份样品中就发现各类碳化植物种子一万四千余粒,平均每份浮选样品出土植物种子超过100粒。第三地点出土的植物种子中,栽培作物的数量占绝大多数,经鉴定有粟、黍和大豆三个品种,合计数量占到了第三地点出土植物种子总数的90%。很显然,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出土的植物种子是以栽培作物为主。
        毫无疑问,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黍和粟是此次发掘工作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第一地点属兴隆洼文化中期遗存,年代在距今8000~7500年间,从中发现的黍和粟是目前的我国北方最早的栽培作物。在此之前,学术界公认的我国北方最早的栽培作物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的遗存,磁山文化的年代大约在距今7500~7000年之间。因此,兴隆沟遗址的发现将我国北方地区栽培作物出现的时间又向前推进了500~1000年。需要说明的是,磁山遗址的粟在出土时已完全灰化,无法辨认,种属的鉴定是根据灰像法(即早期的植硅石分析法)推断而来的。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黍和粟是通过科学的浮选方法获得的完整碳化谷粒,籽粒的形态乃至细部特征保存完好,易于种属鉴定,鉴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作者:王耀武  王相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28 21:07 , Processed in 0.05312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