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1|回复: 1

国人为何仇恨“馆阁体”和“丑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0 14: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人为何仇恨“馆阁体”和“丑书”?
近几十年来,“馆阁体”和“丑书”几乎犯了众怒,成了过街老鼠。这是不争的事实。





国人骂某某书法臭,骂某次书法展水平差,骂某某作品写得烂,不是骂其是“馆阁体”,就是骂其是“丑书”。虽然,也有不少专家站出来为“馆阁体”和“丑书”辩护说好话,但是无济于事,骂这两种书法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而网络上骂“馆阁体”和“丑书”的声音几乎铺天盖地,摩肩接踵。
有人说,这样骂的人是变态,是葡萄酸,是眼红。这样说不妥,不可能全国人都变态吧。还有人说这样骂的人是不懂书法,但是懂书法的书坛内部这样骂的人也很普遍啊,再说,不可能全国人都不懂书法吧。所以,正视“馆阁体”和“丑书”的问题所在,已成当务之急。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愤怒和仇恨。有那么多人愤怒,肯定有原因的。
那么什么是“馆阁体”呢?馆阁体说穿了,就是古代的御用书法。众所周知,御用艺术属三伪艺术之一,而三伪艺术是早已被世界主流艺术唾弃和拒斥于门外的一种糟粕。近两个世纪以来,世界主流艺术的大门上从来都不是写的“衣冠不整,禁止入内!”,而是写的“三伪艺术,禁止入内!”。而“丑书”则属三伪艺术中的妥协艺术,就是玩笔墨游戏的那一类东西。丑书躲在个人的世界里,只要把自己玩爽了,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管,就算把别人玩得恶心到吐也无所谓。
归根结底,国人骂“馆阁体”和“丑书”不是对书法艺术本身和书法家们有什么仇,而是骂的三伪艺术。





懂点美学和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从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来说,“馆阁体”只悦他,不管你我;而“丑书”只悦自己,不顾你,也不顾他。这两种书法都藐视最亲近的读者“你”,甚至藐视全人类,当然,读者作为“你”,要愤怒,这是很自然的事了。
由此可见,“馆阁体”和“丑书”本身是与艺术无关的一件事,知道了这一点,再看见“馆阁体”和“丑书”,你还会愤怒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14: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大家伙嘴里中的丑书是丑在结构还是章法,亦或者是笔法?

其实是都存在的,每个人对其理解和取舍不一样,所以侧重点不一样,表现力和传达感觉就有所不同。

笔法,结构,章法,这三者如果都同时表现的很好,那就是一张比较不错的书法作品,如果这三者放大其中一或两点,就会成为大家口中所说的丑书。

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大家所说的丑书盟主,王镛的字。

结构是有出处的,章法是和谐的,只不过用笔太过粗糙,而且用墨很枯,这种笔法,古人是少见的,这是典型的碑学笔法,今人常用,而且加以放大,就会造成很丑的感觉。

可以理解为王镛选择保留了结构和章法,选择放大用笔的变化。


我们再来看这张作品,章法是非常漂亮的,很有古人的手札味,也有很浓的书卷气。

但是看起来就是很丑,为什么呢?还是因为用笔太过粗糙,大家很难接受这种用笔,至于结构也只是小小的变化,并无不妥。


同样在看这些隶书的作品一样是用笔很追求变化,有干湿浓淡,有粗糙有细致,而且参杂楷书行书的笔意笔法。

章法和结构都保持传统。

也就是说明王的主要风格是选择放大笔法,增强用笔的变化,和线条表现力,保留传统章法和结构。

其实公正一点说,王镛的字真丑吗?如果把这些用笔都写实多一点,虚少一点,真的还是丑书吗?

这个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这种碑学的用笔很多人还都不能接受,所以都以为王镛是丑术,而接受的人觉得王镛水平很高,这一点其实并没有矛盾,主要是用笔能接受与否的问题。


再来看看乱书,王冬龄。

之所以成为乱书,还是因为乱,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章法是被人诟病的地方。

通篇来看,如果大家只看结构,会发现它的结构都非常准确,几乎每个字都能让大家认识。也就是说,字法非常严谨。但是从用笔和章法来说,确实很丑。

也就是说王冬龄是选择保留了结构,夸张了章法和笔法,这种通篇给人很乱的感觉,就被称丑书。

其实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王冬龄写的字很大,很快,篇幅很长,通常都是墙壁大小,章法拥挤。


我们再来看一下沃兴华,这种比较有意思了。在结构上夸张,在章法上也作出对比变化,虽然有出处,但是都更夸张表现出来,用笔就更别说了。

沃兴华之所以争议更大,是因为他有很深的传统功力,但是他写的作品,章法笔法字法都非常夸张,虽然整体作品都保留了一种和谐的状态,有一种艺术美。

但是从传统书法的审美观来看,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争议非常大,骂名更多。


如论结构,用笔,章法,沃兴华的传统功底非常深,笔笔有出处,字字有出处。但是他选择了三部分都夸张,所以被更多人诟病。


其实曾翔的字,大家也以为是丑书,无外乎两点,第一写的字如图上这样大家可能不知出处。第二就是他写的吼书。

他图上这幅字,选择用碑的笔法和墨色变化去表现杨维桢的风格。

这幅字选择了夸大笔法变化,保留章法和结构,只不过大多数人不了解杨维桢,所以以为这个字无出处,非常丑。

其实如果这样去看丑书的话,就容易多了,知道丑在哪儿,哪儿不好看,哪儿不能接受。

其实个人在看国展的时候,尤其是以前看国展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的作品章法形式非常丰富。

但是就结构来说,可能选择用二王矛盾对比的方法去放大处理一个字,写的很难让大家接受,或者把某一家结字风格放大处理,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再有就是用笔上,以前我认为国展的用笔非常单一,几乎都是偏锋。

看徐若冰,李双阳的作品的时候,感觉用笔非常单调。

当然那个时候有这种的看法,肯定是因为我不懂。因为我也只是从面上去看,没有从里看。

我只看到了线条很薄很弱,用偏锋很难受,很丑。但是没有看到他们运笔时动作的变化,用锋的变化。

等到能够看到这些的时候,就不再觉得他们的字丑了。而是惊叹于他们对技法的表现能力。

以上说的二人还都是帖学草书书家。

至于王镛曾翔,沃兴华一路走碑学路线笔法的,是被更多人诟病的。

这个确实没办法,自从康有为开始到现在,这种笔法从来是受人诟病颇多的。尤其现在是注重艺术表达,注重视觉冲击,对于章法和部分字结构的放大处理,更引得世人诟病。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合理看待就好了。总要比一些不临贴走江湖写杂耍的大师要强。

如果大家喜欢比较传统的作品,比较工整的作品,也就没必要去看这些现代流行风格书法作品,否则改不了现状还惹得自己气大伤身,不值得。

所谓的丑书呢,其实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把部分放大增强视觉冲击力,并且用西方美学概念整体看待一件作品,而不是从单字来看。

比如王镛,他的字在增强视觉冲击的同时,保留了传统书卷气和神韵。

抛开美丑来说就从技术角度出发,这一点几乎很少有人能做到。

大家都说王镛的字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确实他对普通书法爱好者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多数爱好者学王的话,也只是死路一条。

关键是他技术层面的高度,虽然未必要学王镛的字,但是他的这种思路对一部分人有帮助。

所以个人认为,他们字丑不丑,跟我没啥关系。他们身上有对书法的理解和经验,这是值得参考的。至于字来说,还是古人为妙,并不用学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19 07:14 , Processed in 0.0586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