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3|回复: 3

隶书的基本笔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4 12: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隶书的基本笔法——点画:隶书的点有多种,大致包括竖点、横点、竖点、横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书写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隶书的基本笔法——横画:隶书的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平横一般较短较直,收笔较轻,长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些俯仰的变化。
隶书的基本笔法——竖画: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相比一般不出锋,只是须依字形,作品的布局作些轻微的向背变化即可。
隶书的基本笔法——撇画:隶书的撇可分为直撇、弯撇、回锋撇等。起笔稍重,多宜变换角度,然后向左下徐行,到收笔处渐渐下按,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具体的长短曲直随字而定。
隶书的基本笔法——捺画: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捺画的写法与长横有类似之处,且行笔角度不同。
隶书的基本笔法——折画:折的种类较多,在此不一一列出,依其形状及用笔分为方折和圆折,方折有时可取笔断意连的形式。
隶书的基本笔法——钩画:隶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但用笔大多类似,楷书中基向的钩在隶书中在隶书中有些常被省略,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1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断笔法是隶书的笔法之一,用毛笔书写时,点划虽断,而笔势相连续,也叫“笔断意连”。
隶书是从篆书变化而来,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篆体的字框呈圆形,隶体以方折为主,提按分明,或有圆转,也含有方意,字框呈方形。篆书圆转的拐弯,在隶书中变为直线的方折,篆书中不少连贯的笔画,在隶书中每每断为短画。
其实断笔法在其它字体中也有运用,如行书、草书。唐太宗曾赞王羲之字“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

一、基本点画的运笔

(一)点

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 逆锋落笔上行;

(2) 转笔回锋向右下;

(3) 顿笔向左下出锋。

[url=][/url]

注:如图片太小看不清楚,请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

(1) 将笔逆锋向左行;

(2) 笔锋回折向右;

(3) 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

(4) 稍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

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除了横写的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1) 笔锋向上逆行;

(2) 笔锋回折向下,

(3) 圆笔用使转法,

(4) 方笔用折切法;

(5) 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

(6) 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

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

(二)撇

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等不同的形状。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1) 逆锋向上;

(2) 稍停后向左下折锋;

(3) 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

(4) 稍停驻后轻提,

(5) 回锋收笔。

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1) 逆锋向左上;

(2) 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

(3) 中锋渐行渐按;

(4) 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

(5) 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

(6) 气贯尾端。

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有左钩、右钩两大类。分斜钩、折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和短小,而是写得较长平,转而无挑。右钩则用捺代之。钩的变化较多,视各字的结构变化而应用。

(1) 逆锋落笔;

(2) 微停即转笔向下;

(3) 中锋提按运笔;

(4) 边行边按边转笔向左,

(5) 边行边提迅速出锋,

(6) 或回锋收笔。

隶书点画的运笔

(三)波

波画是隶书中的主要特征,起笔较重,以达到出锋饱满有力的效果,收笔下按后向右提笔,形成重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要写出抑扬俯仰之势,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1) 逆锋向左下顿挫;

(2) 稍停即向右转笔, 畜劲藏锋, 开似蚕头;

(3) 中锋向右边行边提, 行至中间, 笔画渐细,过中间时,要边行边按,使笔画渐粗;

(4) 略停随即向下按笔, 要毫展劲足, 运力至尾端。

折画是横画和竖画的连结写法。折角处的写法,横画写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行笔。折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各字结构造型的需要来灵活运用。

(1) 逆锋向左;

(2) 稍停顿即转笔向右运行;

(4) 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

(5) 至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运笔;

(6) 中锋提按往下行;

(7) 将笔轻提向上回锋。

二、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一)正点

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横点

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竖点

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侧点

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二)撇点

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捺点

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横挑点

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上对点

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三)上分点

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下对点

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下分点

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左二点

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四)下三点

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左三点

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四平点

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多合点

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

三、隶书横的变化(四种)

长横

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收。

粗细横

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

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略呈弧形。

细横

有的字结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的瘦劲点。

四、隶书竖的变化(四种)

长竖

起笔藏锋,转锋向中锋运行,回锋收笔,应粗状有力、刚劲挺拔。

细粗竖

起笔向下运行时边行边按,收笔圆转回锋,上细下粗状。

弧竖

与弧横类似,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向右下运笔,至中间时再往左下运笔,略呈弧行。

斜竖

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切忌垂直。

五、隶书撇的变化十二种

(一)竖撇

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收笔。

斜撇

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略停空收。

弯撇

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

平撇

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下沿线略呈弧行,或收笔出锋、或向左之间出锋。

隶书撇的变化十二种

(二)短撇

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尖头撇

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尖尾撇

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应边行边提,渐轻,较快出锋,力到尖锋,尾呈尖状。

圆尾撇

行笔至尾部,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尾部略圆均,忌过于肿大。

隶书撇的变化十二种

(三)出锋撇

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至适当处向上或右上方出锋。

带勾撇

行笔接近尾部,不要提笔,仍向上和右上圆转运笔,然后边行边提出锋,弯勾需自然活泼。

带折撇

该笔画在起笔、转锋向右或向下运行后即以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运笔,转角处切记粗重。

带横撇

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灵活自然。

六、隶书捺的八种变化

(一)直捺

此捺较挺直,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行,边行边按,中部切记弯曲。

平捺

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同时根据结体的需要,有一定的弯曲状,做到生动活泼。

斜捺

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间,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短捺

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中部宜竖直,整个笔画应短粗状实。

隶书捺的八种变化

(二)小捺

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的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戈捺

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走之捺

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关系。

心底捺

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粗细,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一)竖钩

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斜钩

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右折钩

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短钩

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大,微向上钩。

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二)长钩

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钩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粗钩

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按,略粗状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平钩

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的劲朴,宜写的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弯钩

向左转笔要求圆转,接近尾部逐渐向上运行,呈圆弯钩形状。

隶书钩的变化十二

(三)回锋勾

运笔至尾部,将笔毫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做到稳实有力度。

出锋钩

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提笔,由粗渐细,稍快出锋,切记浮滑。

横折钩

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右向钩

中锋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上方运行,至收笔处或出锋或稍挺收起。

八、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一)长平波

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方头波

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和长波相似。

翘尾波

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小尾波

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尾不太明显。

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二)底尾波

行笔接近尾部,向右下边行边按,然后向右出锋,整个笔画略成弧行。

大尾波

该笔画在书写时宜稍重顿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线较平。

竖折波

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

藏锋波

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九、隶书折的变化八种

(一)方折

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

上角折

此种类型的折法,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右折角

将笔行至转角处,即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圆折

转折时笔锋稍转,宜圆润灵活,切记顿挫粗重运行。

隶书折的变化八种

(二)竖折

行笔至转折处,将笔锋调整后向右运行,竖与横及转角要连接自然,和谐统一。

下斜折

书写至转角处,即转笔向左下斜势徐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上斜折

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

绞丝折

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容各异。

十、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

(一)结构

《乙瑛碑》的结构端庄而生动,善于利用部分之间的曲直平斜、长短大小、正侧抱背、左右高低等微妙变化进行灵活处理。本章从《乙瑛碑》的结构特点出发,按部首偏旁(六十种)、结构变化(四十种)二个方面加以归纳,供初学者进行练习,特别是在结体的对比表现上务必抓住其规律,有些巧妙之处,更要用心体会。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二)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三)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四)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五)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六)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七)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八)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九)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一)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二)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三)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四)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五)

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十六)

十一、隶书结构的变化四十例

隶书基本的结构方法,大家可参考借鉴。其实法无定法,贵在灵活变通的。

一、横平竖直

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蚕无二设

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

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

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五、上下精密

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稳

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重心笔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应

当字里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生动。

八、重浊轻亲清

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九、比例相等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十、参差错综

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十一、捺画宜上

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捺画宜中

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笔。

十三、捺画宜下

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十四、捺画宜小

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协调和不美观。

十五、左旁宜平

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十六、右旁宜中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十七、宜丰勿瘦

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饱健飞动宽宏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十八、宜瘦勿肥

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十九、宜穿勿粘

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得体。

二十、偏旁揖让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二十一、避同求异

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以各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二十二、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教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过偏或过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二十三、斜中求正

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之感。

二十四、内外适中

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不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二十五、向背分明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二十六、因字生形

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二十七、上覆宜宽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二十八、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肿,使静态边动态。

二十九、横短竖长

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三十、左小右大

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

三十一、左大右小

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边拘紧,左边舒展,两部分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互应,别有情趣。

三十二、左右避让

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要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三十三、上大下小

有的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上实下虚、以虚托实。

三十四、上小下大

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

三十五、横宜扁方

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取横势,结体稍扁,生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长,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三十六、纵宜长展

形状狭长的字,取纵势,清秀雅致,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也不要把笔画拉的过长。做到横敛纵放,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三十七、 内紧外舒

隶书的特点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分收拢,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三十八、 宜选斜捺

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横画应服从斜画。一般情况下,横画不能用雁尾做捺脚,应选用斜画做捺脚,使整体更为美观。

[url=][/url]

三十九、左高右低

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形成错落参差、顾盼生动之感,在协调中求变化,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url=][/url]

四十、同字异形

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应避免写的雷同,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1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隶书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一定的实用功能,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因此而广受硬笔书法爱好者喜爱。

近几年来,笔者对硬笔隶书用功较多,今不揣浅陋,将在临帖创作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阐述如下,以期和大家共同进步。



       一、笔法特点

成熟时期的隶书行笔分提按顿挫和轻重徐疾,硬笔隶书的用笔较毛笔隶书又可简化不少,如不必刻意追求藏锋用笔,收笔亦无须回锋,具体略分为以下数种细述。

点画:隶书的点有多种,大致包括竖点、横点、竖点、横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书写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横画:隶书的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平横一般较短较直,收笔较轻,长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些俯仰的变化。

竖画: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相比一般不出锋,只是须依字形,作品的布局作些轻微的向背变化即可。

撇画:隶书的撇可分为直撇、弯撇、回锋撇等。起笔稍重,多宜变换角度,然后向左下徐行,到收笔处渐渐下按,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具体的长短曲直随字而定。

捺画: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捺画的写法与长横有类似之处,且行笔角度不同。

折画:折的种类较多,在此不一一列出,依其形状及用笔分为方折和圆折,方折有时可取笔断意连的形式。

钩画:隶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但用笔大多类似,楷书中基向的钩在隶书中在隶书中有些常被省略,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

二、结体特点

总的说来,隶书的结体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字形扁阔 体势开张

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飞动,向背分时,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

2、横平竖直 笔画匀称

和楷书相比,其实隶书是更注重横平竖直的,尽管汉碑风格多样,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但其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也是相对的,人们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

3、内紧外松 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 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变长,如《沈阙碑》中的“沈”字的横画;《石门颂》中的“命”字、“涌”等字的竖画。

三、章法特点

硬笔隶书可借鉴毛笔作品的幅式,当然,硬笔书法在幅式及装帧上有着自身的优势,作者可以尽情发挥创造性,设计新颖的幅式章法。

1、字距小 行距大

隶书扁方的字形及其内紧外松的形态决定了其上下字距松,左右行距紧的独特的布白形式,这有助于表现隶书体势开张,横向取势的特点。

2、排布整齐

钢笔隶书一般在方格或竖条格中创作,给人纵成列横成行的美感,熟练后也可直接在无格的纸上创作。

3、落款得当

隶书作品可用行草落款,以调整隶书谨严的布白,以免板滞,款字的大小要与正文相称,可比正文略小。也可以用隶书落款,这样可使用权作品的风格显得比较统一,对直接从隶书开始学书,而行书功底不太好的作者也可达到扬长避短之效。

4、钤印合理

完整的书法作品一般都需钤印,隶书作品中的印一般不宜太多,总的来说,要与款字大小协调,风格一致。

为了便于初学者较快地掌握硬笔隶书的写法,更好地将临帖和创作结合起来,现将一些偏旁及部首归纳如下并举部分字例。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列出的目的在于帮助初学隶书的朋友们了解其一般的写法,切莫生搬硬套,而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硬笔隶书,宜从法度严谨的汉隶入手,临习时可依个人喜好选择一种深入地学习其笔法结体,待有较好的功底后再从简书帛书等中多方涉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4 1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断笔求活



断笔是一种破整的有交方法。断笔多在包围结构中施行,如两笔交接处可以相连也可以断开,断开时留下一段空白。即断笔不铸以留气,不留则死,同时,也有横画中间断开的,比如:“备”、“景”、“周”、“仲”、“曰”等字。

同字异形


















同字异写是古人对书法艺术探求的结晶。收集同字异写,在写文章时可以避同字连写。否则,就显得重复无味。如:“灵”、“明”、“南”、“晋”、“农”、“漫”、“圣”、“德”等字。

同旁异态






同笔异形












数画并列,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即相同的笔画在编次上,不管是横画重复排列或是竖画重复排列或斜画重复排列都要各异其姿。勿使平齐,要同中求异。如:“积”、“逢”、“雪”等字。









变化,是艺术的生命,也是隶书结体的基本要求。在书写汉字时常常遇到同旁并列、三旁堆积、四口分疆的情况。若不能变化就显得单调呆板。在书写时要使用同旁有粗细、大小、长短、疏密等变化,偏旁各生其姿。如:“林”、“品”、“虫”、“器”等字。

疏密相附

















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播布研精,疏密相附,疏而不秃,密而不乱;疏中见密,密中见疏;疏欲风神,密欲老气,艺术表现的疏密与赋予神气的疏密

大小参差












隶书中大字、小字各有势态,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大字结密可谓尽善,小字宽绰可谓尽美。如“口”字之小就难与“辘”字之同大,书写时要顺其自然,因字立形,必当思所,位置排布使其相应得宜。

有着相互制约和互为疏密的辨证关系,而这又与书家的生活和思想及艺术相关。如:“轨”、“朗”、“义”、“阳”等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0 04:44 , Processed in 0.05773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